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0|回復: 0

[資訊分享] 分析中鉤跑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9 12:00: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釣到大魚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許多人苦守多年都一無所獲,如果在遛魚階段再把它弄跑了,就會極其令人扼腕惋惜!以往在遛魚時跑掉大魚,主要是由如下幾個方面的情況造成的。

     一、客觀原因
     1.鉤的問題。我們平時總是以垂釣中小型魚為主,所以使用的魚鉤都是比較小的魚鉤。雖然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講,小鉤的確可以釣大魚,但畢竟概率不大,成功的把握不大,否則,廠家就不必生產較大的魚鉤了。魚鉤較小,強度必然不夠。這在大魚的有力但緩慢的掙脫下,韌性好的魚鉤必然被拉直;而如果是在大魚猛然的掙脫下,強度(單位比)高的魚鉤必然被直接拉斷。在專門垂釣大魚時,應該選擇伊勢尼、チヌ這兩個鉤型。

     2.漁線的問題。
     ①主線是否夠粗。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釣取大魚,所以根據經驗,如果垂釣水域時常或者偶爾出水四五千克、七八千克以上的大魚時,手竿的主線不能細於0.26毫米,一般都在0.30毫米左右,或者幹脆再粗一些,而且要在手竿的竿柄處備上一定長度的備用線,連接一條較長的失手繩及其繩後的插地楔子(楔子一開始即要插在地上,以防不測)。海竿的主線不能細於0.30毫米,至少都在0.35毫米或者0.40毫米以上,以確保主線不出問題。
     ②釣線是否有傷。只要使用保護妥當,漁線的使用壽命是比較長的。只要是正規廠家的正品,表面光滑,沒有劃傷、硌傷,就能保持原有的拉力強度。但看到已經出現上述問題的漁線,就要堅決截斷或者換掉。
     ③腦線是否抗拉力很大。大多數的跑魚問題,都出在腦線上。因為通常的做法都是腦線要比主線細一些,目的是增強腦線的隱蔽性,這就使得我們在達到一利時,出現了一弊。我堅持的原則是,要首先保證腦線的安全系數。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了安全性,其隱蔽性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腦線的選擇要特別當心,不論線徑的粗細與否,都要選擇那種既手感柔軟,又抗拉力大的漁線做腦線。使用粗而硬的漁線做腦線,雖然可以達到結實的要求,但不適宜於魚的問鉤,容易被魚感知而放棄。
     ④結節處是否牢靠。除手竿單鉤或者海竿單鉤可以直接在主線線端處綁鉤而沒有腦線以外,其他各種方法,都需要腦線來完成鉤與主線或者腦線與副線的連接。這些連接處,就是垂釣大魚的薄弱環節,與大魚擦肩而過之遺憾的事故,往往就都是發生在這些地方。另外,手竿垂釣時遇到大魚,竿尖與釣線連接的結節處被拉斷,竿尖紅繩被從魚竿上拉脫的現象也很多。
     ⑤魚竿是否結實。魚竿斷裂,有時是釣者操作不當造成的,有時則是被動、被迫的,毫無辦法。此時,魚竿的強度已經達到極限了,如不撒手拋竿,斷竿只在頃刻間。所以,釣大魚必須使用十分安全的硬調竿。
     ⑥繞線輪處的主線連接是否結實。很多人都不註意繞線輪這個地方的連接情況,以為一般不會放線放到這個程度,所以在乎不夠。一般的主線長度也就是100∼150米,尤其是實施送線釣法時,本來繞線輪上的漁線就已經沒有幾圈了,一旦大魚向外側逃竄,很容易把線拽光。
   
     3.中鉤部位的問題。魚嘴最結實的地方在嘴的上唇、上顎,其次是下唇、下顎,最薄而軟的部分,是魚嘴的兩側褶唇部分。
     魚鉤如果是紮在上唇上顎、下唇下顎上,應該都比較牢靠,根本不會脫鉤。而如果是紮在兩側了,脫鉤的危險就加大了許多。
     有時,由於大魚吞餌的程度過深,魚鉤就會紮在口腔之中的肌肉組織上,俗稱“嗓子眼兒”。尤其是魚鉤相對較小的時候,發生這種情況更多。紮在口腔中的魚鉤,如果是大鉤的話,紮得都比較深,也就很是安全。有的比較淺,而且鉤尖已經在口腔肌肉上穿過來了。尤其是較小的魚鉤,魚鉤小,鉤條必然細,它所穿帶的肌肉組織很少,眼看著隨時都有被魚鉤拉豁危險。

很多情況是,魚鉤只是紮在魚嘴的唇部邊沿上那薄薄的一層肉質上,如果用力過大,或者大魚在每次的發力掙脫時,釣者不能及時放線跟隨,而是不適當地要改變魚的逃竄方向的話,其結果,只能是大魚掙脫枷鎖逃遁。所以,在沒有看清楚魚鉤所在的位置和刺入的深度時,不管大魚如何動作,都不要把釣線繃得過緊,以防遇到這種情況。
     使用串鉤垂釣,中鉤之魚在向外逃竄時,很容易使釣組上的其他魚鉤與魚體發生接觸,鉤在魚的背部、腹部、尾部魚鰭上的機會很多。多了一只甚至兩三只魚鉤的幫助,本來應該慶幸,但大的隱患也同時存在。由於多只魚鉤紮在魚體上的位置、距離不可能那般等同,所以,每根腦線的拉力也就不會集中、同步,進而也就不會形成有效的合力。一種不利的情況是:大魚在拼命掙脫時,必然被多枚魚鉤的多處刺痛激發得加倍掙脫、逃竄,如果首先把魚嘴上的魚鉤或者腦線扯斷了,就是後患無窮;另一種不利的情況是:幾枚魚鉤同時紮在魚體上,形成魚頭在外,魚尾沖內的倒著形態,這實際上就完全等同於我們是在硬要拉著大魚倒退著走了!大魚的體重,加上掙脫之力,水的阻力,綜合阻力一下子增大了數倍,給正常遛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4.水底環境的問題。大魚中鉤以後,雖然各種魚類的具體表現有別,但都會使出渾身解數拼命掙紮,到處或者就近尋找障礙物以求解脫,這是它們的慣用伎倆。如果釣點水底附近有水草、石頭、樹根兒、樹枝、木板、鐵絲網和建築廢棄物等,就給遛魚帶來了很不利的難以克服的影響,有時還是根本無法克服的。如果不能預防和規避這些障礙物,跑魚勢在必然。所以,事先都要把釣點、釣位附近的水底和岸邊情況看清楚,把哪里是淤泥、陡岸、淺灘、水草、經常掛鉤的地方等等,都記在心中,把每個不同的遛魚階段的遛魚區域大致計劃安排好,到時候盡力按最佳的預案操作,輔以隨機應變。

     二、主觀原因
     1.經驗的問題。遇到大魚中鉤一時不知如何處理,既不清楚各種不同種類的大魚中鉤後所采取的不同的表現手段及其逃竄的特點和力度,也不知道遛大魚的各個階段的特征與制約步驟,還沒掌握各種應急的處理方法和技巧,都是缺少經驗的表現。
     2.技術的問題。具體方式方法的不得當,是應該引起高度註意的大問題。比如提竿時揚竿動作太大;提竿的時機過晚而且動作過猛;手中魚竿遛魚的角度過大,釣線繃得過緊,繞線輪曳力旋鈕打開得過松或者過緊不適度;以及收線放線的時機不恰當等等。
     3.心理的問題。心理因素造成跑魚的情況很多,主要是平時精神準備不足,缺乏遇到類似情況的心理鍛煉。一旦遇到大魚上鉤,從魚鈴響起,手感沈重開始,就馬上興奮起來,並且由興奮直接過渡到緊張狀態,這種緊張的情緒一直伴隨從起竿到把大魚抄進抄網的始終。事實證明,這種心理狀態最易導致跑魚。只有做到緊張而不慌張,激動而不盲動,才能在大魚中鉤時操控、應付自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3 12:36 , Processed in 0.2429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