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2|回復: 0

[資訊分享] 春季垂釣如何選擇釣位和釣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14 09:14: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諺語有雲:“七分釣位,三分釣技”。這種說法雖然不夠全面和確切,但足以說明釣位和釣點選擇對魚獲多少至關重要。而釣位和釣點的選擇是垂釣活動中最難掌握的一個環節,與季節、天氣、環境、水清、地形、魚情......等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綜合諸多因素選擇出相對理想的釣位和釣點實非易事,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多年以來,如何才能選擇一個最為理想的釣點,也是許多釣友都在共同探討的問題。下面我把自己在春季垂釣選擇釣點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介紹給大家,以求拋磚引玉之效,希望能對釣友們正確選擇釣點有所幫助。






一、根據季節選擇釣點




    我們知道魚有“三趨”既趨溫、趨氧、趨食,在這三趨中,不同的季節又有側重和主次。春季大地回暖,氣溫升高,隨著氣溫的升高,水溫也在緩慢上升,此時的魚以趨溫為主,因此春季垂釣選位,應以不同位置的水溫高低為重要依據,比如:應選擇日照時間相對較長、進水口附近、大面積淺灘、水中有立桿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與大水面相連的小水域、連續數日都是下風口的近岸處等都是春季水溫升高相對較快的地方。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較大,所以不能在相同的季節來選擇這些釣點,江南的春天會來的更早些,而北方卻很晚。記得在1984元宵節剛過,我在上海黃浦江邊用手竿垂釣鯉魚就頻頻上鉤,而在東北要在水庫淺灘釣到鯉魚卻要等到立夏之後。在華中地區,初春時節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晝夜溫差較大,最低氣溫仍然在0度左右徘徊,此時雖然魚已經開始小範圍活動,但仍然會在相對較深的水中,選位的依據與冬季垂釣相差無幾。到了驚蟄和春分以後,鯽魚、鯉魚相繼奔灘,進入了一年當中垂釣的第一個好季節。所以在仲春之前,最低氣溫在0度左右時仍然要選擇日照時間較長的相對深水區,仲春之後,最低氣溫在5度以上時就要選擇進水口附近、大面積淺灘、水中有立桿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與大水面相連的小水域、下風口的近岸處等水溫升高較快的釣點。當然在選擇這些釣點的時候其他方面的因素也要同時顧及。







二、根據天氣情況選擇釣點




    根據多年的垂釣經驗,天氣變化在任何時候對釣魚的影響都非常之大。限於篇幅,這里只說天氣變化對春季垂釣選位的影響,其他方面在以往的文章中已有部分介紹(請百度搜索“野釣一夫垂釣博客”),以後還會寫專門的文章敘述不同季節天氣變化的影響。春季天氣變化對選位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前幾天都是連續晴好的升溫天氣,今天突然降溫,今天的釣點就不宜選擇在下風口或者太靠近進水口的位置,降溫的第一天雖然仍然要選擇淺灘,但最好是選擇背風或偏風處的灘,不宜選擇頂風岸邊的灘,最好能選擇大面積淺灘中水相對較深的地方作為釣點,也就是我曾經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說的“灘中凹”;如果是在降溫之後的第二天或者連續降溫的天氣出釣,則更要選擇水相對較深一些的背風處,若是在水庫的進水口附近至少要離開進水口30米以外,選擇2米以上的水深。在氣溫正常的晴好天氣,如果連續兩天以上東風或者東南風,就寧可舍棄日照時間較長的北岸或東岸,而選擇西岸或西北岸邊處在下風口的淺灘做釣點。再如:在陽光明媚而有3-4級風的晚春,應以迎風岸邊的淺灘為首選,不要怕水面風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風口的風浪和渾水會使魚變的非常膽大,吃鉤很穩,在泥土質的陡岸,風浪沖刷會使岸邊的水變的渾濁,這時3.6米的竿都嫌長,只要岸邊的水深適宜,有時就在近岸腳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釣到十幾斤的大魚。再就是天氣突然晴好,溫度驟升而且風平浪靜,春季的這種天氣出釣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淺灘選點能釣到魚,中午和下午魚會浮在遠離岸邊的水表曬陽取暖很少活動,此時近岸很難釣到魚,釣點就要離岸遠一些,而且如果沒有好的窩餌誘魚下底是很難釣獲的,如果窩餌和釣餌俱佳,在離岸較遠的釣點仍然可以不斷上鉤。春季的細雨天氣雖然魚比較好釣,但畢竟氣溫尚低,人被淋濕了會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處是泥,弄得人很不舒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張雨天垂釣。休閑垂釣以人本身舒服快樂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魚獲,之所以要釣獲更多更大的魚,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滿足成就感的快樂,並非是為了多得到幾條魚,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三、周邊環境對釣位選擇的影響




    周邊環境對釣位的選擇有時是影響很大的,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靠近大路或岸邊經常有噪雜聲的地方是不宜選做釣位的,尤其是春季要釣淺灘其影響會更大。而水邊有畜禽飼養場、並有生活廢水或畜禽糞便排入水中的排水口附近水深適宜處會有魚聚集覓食,有時要把釣點選的離排水口很近,有時則要稍遠一些,一般來說,排入量大而且已經很長時間、水質較肥則稍遠,排入量小、時間短則要近一些;有時岸邊會有樹冠伸向水面的大樹或倒在水中的樹,靠近樹冠下的水域或倒在水中樹的近旁都是比較不錯的手竿釣點,岸邊有菜地或者有田間除草拋棄水中的附近也經常會是不錯的釣點。


四、針對不同水情選擇釣點。



休閑垂釣,不管是奇峰翠玲間人工大壩攔起的水庫,還是大自然聚日月之氣與風霜雨雪之靈動而天然形成的鷺飛鶴舞的



湖泊,即便是波濤奔湧的江河或靜默無聲的野塘,無論是深水、淺水、肥水、瘦水、清水、渾水,只要是有水有魚的地方我



們都想試一試,釣一釣,意欲在融入自然的心曠神怡中,再疊加一段舞竹戲魚的小插曲——美麗傳說中過海的八仙,也會羨



慕休閑垂釣者的今天。




1、深水選淺,淺中找深。

在水庫、湖泊等大水面,往往是絕大部分水很深,數十米甚至上百米不足為奇,在這些地方就要以選擇較淺的適宜水深處為第一要點,淡水魚類有別於深海水族,一般情況下淡水魚絕大部分時間都活動在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水深超過8米的水底,水的溶氧量很低,一般的魚是不會長時間停留在水底的,即便是比較喜歡深水的大青魚等,也很少會光顧水深超過十米的水下。因此,在這些水普遍較深的大水域,要盡量選擇進水口附近、被淹沒的梯田、相對面積較大的自然灘塗等處作為釣點,而如果是在不超過6米水深的大面積淺灘中,則又要選擇灘中的較深處更容易上大魚。在較小的河流或野塘等水普遍較淺的水域,就要選擇相對水更深一些的地方作為釣點,特別是在江河等流水中,因為水的流動,使淺水處與深水處的水溫和溶氧量都比較接近,而深水處會使魚感到更安全,因此在相對較深的水域則更容易釣獲大魚。



2、水清釣遠,水渾釣淺。

在水庫、湖泊等自然水域,一般水質較清,能見度大多都在一米以上,甚至超過兩米,在這樣的水域垂釣,最好選擇離岸較遠,水深在4—8米之間的地方作為釣點。若是在水比較混,能見度在30厘米以內,甚至不超過10厘米的河流、野塘等水域,深水區的水底會一片漆黑,在淡水魚中,除了鯰魚等少數弱視品種喜黑暗,其它如鯉魚、鯽魚、草魚、鯧魚等大部分淡水魚都是喜弱光的魚類,所以在水質很混的水域就要選擇相對較淺的地方做釣點,特別是在氣溫上升的春季,混水的透光度很差,水底溫度上升慢,越深的地方水溫升高的越慢,更要選擇混水的淺灘,這個季節在水質比較混的水域,在水深不超過一米的地方釣獲十幾斤的大魚並不是什麽稀罕事。



3、凈水找草,草塘選凈。

野河、野塘、蘆葦塘、蓮藕塘等,有的水域幹幹凈凈,很少有水草或水生植物,有的水域確是水草滿塘很少有亮水區。在這些水域垂釣,越是很少有水生植物的水域,越是要找有水草處做釣點,哪怕是只有很少的幾顆或稀疏的一小片水草,只要水深適宜,都會成為“魚家必爭之地”;相反如果是在幾乎是水中到處都長滿了水草的草塘或野河,則要盡量選擇無草的亮水區,實在沒有亮水,就選擇水生植物最稀疏的區域。如果是既有很多水草,又有大面積亮水的水域,則最好選擇較多的水草與較大的亮水面銜接的水草邊沿作為釣點,冬春和初夏季節,要選擇水草向陽的一側,盛夏和秋季要選擇水草背陰的一側,否則效果相差很大。根據季節選點我已在上篇中敘述,並已發在本網,也可以到我的博客(野釣一夫垂釣博客)里去看。



4、流水選穩,死水找動。



    在江河等流動水域垂釣,除了采用漂流釣法釣激流處的頂水魚之外,一般常規釣法都要盡量選擇河道較寬處的近岸、岸邊凹陷處、回水灣、水中有密集水草或其它障礙物等阻擋水流的下遊等水流較緩相對穩定的地方做為釣點。一是流水中的大部分魚類習慣在緩流處覓食,二是相對穩定的水中,便於餌料積存,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水流沖走。若選擇到能定點立漂的位置且水深適宜即可作為釣點。若是在水庫、野塘、死河叉等不流動的水域垂釣,則宜在進出水口附近,水有緩慢移動的地方選擇釣點,沒有進出水口時,在有風的天氣可選擇風底一側水下有緩慢暗流的地方,因為風吹水面,使表層的水不停地湧向風底,在風底近岸處的一側下層水就會產生緩慢的暗流。比如:刮東南風時,水面的西北角是風底,若風向是南風略偏東,則水面西北角的北岸近岸處的下層水會產生向東移動的暗流;若風向是東風略偏南,則水面西北角西岸近岸處的下層水會產生向南移動的暗流。有時我們在有風浪的天氣用長尾立漂垂釣,漂不但不順風移動,反而會斜向頂風走漂,就是因為風浪使水下產生暗流的作用。風底產生暗流的地方,正是自然餌料沈積、溶氧量充足的地方,常常是大獲豐收的釣點。



五、根據地形差別選則釣點。



    從驚蟄到芒種,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田野的新綠從尖尖的嫩芽逐漸伸展開,在不經意間已經肆無忌憚的連成一片,那直指蒼穹的草尖綠色,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就爬上了樹梢,綠滿枝頭,映襯的湖光山色一片碧綠。在這“艷陽映碧水,春風拂柳醉”的迷人季節,也正是釣友們踏青出釣的好時機。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在深水中越冬的魚兒便會爭先恐後的追風逐浪遊向淺灘——遊到水溫相對較高的水域嬉戲、覓食、並完成後代的繁衍。由於這個季節魚在水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因此在這段時間垂釣要根據地形差異選擇釣點就顯得尤為關鍵。



1、根據岸邊地形選位。



   “春季多南風,背陰朝陽曬睡翁”。因此在仲春到夏初這段時間垂釣,無論江河湖庫,都要盡量選擇水域的北岸和東岸的向陽處,如果在北岸或東岸有灣子、死河叉等與大水面相連的局部小水域,則堪稱此季垂釣的首選位置;其次是進水口或生活廢水排入口附近的淺灘處;在江河湖庫等大水面垂釣,灘有大小、深淺之分,有大灘不選小灘,有淺灘不選深灘(當然,淺灘的淺也是有限度的,要以適宜為最好),有渾水灘不選清水灘,有亮水灘不選水草灘——這一點是這個季節與其它季節的根本不同,很多釣友都知道“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糊跑”的釣魚諺語,但在春末夏初這段時間,因為正是多種魚的繁殖季節,甩籽的魚相互追逐著在草灘或草邊遊躥、翻騰,“劈里啪啦”看起來很熱鬧,卻很少有魚吃鉤,即便是偶爾有吃鉤的,但真正的釣魚人似乎也不應該釣獲正在繁殖後代的魚兒,而不甩籽或已經甩過籽的魚則會有相當一部分在無草的亮水灘遊動覓食,可放心垂釣,若偶爾釣上了一條“滿腹經綸,尚未貢獻”的雌魚,建議小心放生,說不定那一天蒲松齡筆下那美麗的“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就會因你的好生之德而光顧菩薩心腸的人。



2、探測水底地形選點。



    在選好了釣位之後不要急於打窩,要先裝配好漂、線、墜,反複探測預定釣點附近的水底地形,探測範圍要盡可能的大一些,根據探知的水底情況選擇出相對理想的釣點。根據水底地形選擇釣點的方法是:要選擇水底有溝、坎、斜坡、面積在一平方米以上的凹陷處等,特別是在大面積淺灘中找到到灘中凹和溝是最理想的釣點,關於選擇灘中凹這一點,我在“一夫垂釣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ifu1237025207中的多篇文章里都曾經提到,而且說的也很詳細,哪怕是水的深度只相差二三十厘米,甚至是只有10厘米左右的差距時,灘中之魚都很有可能會集中在這個“凹”中,特別是鯉魚,最喜歡灘中的凹、溝、斜坡等處。要註意的是:凹要有一定的面積,溝、坎要有一定的長度,不能僅僅是在一個很小的點上有深淺差距。比如把餌鉤打在如碗口大的小深窩內反而會釣不到魚。還有一種情況覺得有必要說一下:有時在釣點的水底,有一個隆起的小丘,面積很小,隆起部分可能只有10——20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當餌鉤落在這個小丘的四周時漂只能露出1目左右,而每當餌鉤落在這個隆起的小丘上時,漂就能露出4-5目,這個小丘與周圍的差距只有幾厘米,但就是這幾厘米的差距,只要你能讓餌鉤準確的落在隆起的小丘上,窩中有魚就會很快吃鉤。但如果隆起部分的面積過大反而沒有了這種效果。遇到面積相對較大的高低不平的水底時,釣鯉魚要釣坎下,若以釣草魚為主時就要釣坎上。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有興趣的釣友不妨試一試,效果差距非常明顯。



3、人為改變水底地形。



    有時我們在河流垂釣,既沒有灣叉,又找不到凹陷的岸,水的流速根本就立不住漂,這種情況手竿垂釣時,可以在水中插幾根樹枝,不想下水可以在樹枝上綁上石塊等重物丟進去,然後再弄幾小捆草加上適當的重物扔在樹枝的上遊一側,上層再扔些浮草進去,樹枝擋住草就形成了一道組織水流的屏障,在樹枝的下遊一側就會形成一個回水灣,不僅能立住漂,還可以聚魚,在這個人為制造的釣點打上窩垂釣就很不錯。有時在水庫或者池塘垂釣,釣點的位置和水深都很適宜,就是水底很平坦,既沒有溝坎,也沒有斜坡,即使打了窩也很難聚住魚,如果是距離較近,自己經常能夠光顧的水域,可以帶幾個紅色的方便塑料袋去,到了水邊之後在塑料袋子里裝上土,然後紮緊袋口沈入水底,可以在幾平方米的面積內拋入6——9個這樣裝滿土的紅色塑料袋子(袋子不要太大,每個能裝5-8斤土即可),一兩天之後這個地方就會有魚,如果打上窩就更能聚住魚成為比較好的手竿釣點,因為塑料方便袋子很薄,即便是鉤子鉤到袋子上,提竿時也基本沒什麽感覺,不會掛底。但必須用紅色或者黑色的塑料袋子,白色的不行。也有人用草捆等其它東西,但或不夠持久,或容易掛鉤,不如塑料袋子裝土,既可以在水底保持很長時間又不會掛鉤。



   關於如何選擇釣位和釣點還有很多的內容,以後還會在“一夫垂釣博客”中介紹給大家來共同探討。總之,垂釣是一項需要腦力和體力結合的戶外活動,不管是選位、配餌、釣具使用和釣法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開動腦筋,不斷總結。說到釣具,向大家推薦一款鱗影的手竿,鱗影2h手竿,質量和手感堪稱一流!很值得玩手竿的釣友關註這款手竿。再說餌料的使用和搭配以及有效的釣法,都要經過很多次的實驗和總結才能找到更好的用法和效果。垂釣是一項智者的遊戲,這也正是垂釣的魅力所在。願釣友們有一個開心愉快的垂釣過程,獲益於身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3 12:35 , Processed in 0.5076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