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6|回復: 0

[寵物醫療] 詳解狗狗100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0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9-17 15:05: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2.犬心絲蟲病 ---
本病是由犬心絲蟲寄生於犬的右心室及肺動脈(少見於胸腔、支氣管內)引起循環障礙、呼吸困難及貧血等癥狀的一種絲蟲病。除感染犬外,貓及其他野生肉食動物也可被感染。本病在我國分布甚廣,北至沈陽,南至廣州均有發現。
[病原及其生活史]
犬心絲蟲(又名犬惡絲蟲),呈黃白色細長粉絲狀。雄蟲長 120—160毫米,尾部呈螺旋狀卷曲,雌蟲長250∼300毫米。胎生的幼蟲叫微絲蚴,寄生於血液內,體長307∼322微米,無鞘。
犬心絲蟲完成生活史需犬蚤、按蚊或庫蚊作為中間宿主。寄生在右心室的雌蟲產出能自由活動的微絲蚴,進入血液,蚤、蚊吸血時把微絲蚴吸入體內,發育成感染性幼蟲,進入蚤、蚊的喙內,當蚤、蚊吸血時,幼蟲從喙逸出鉆入終宿主的皮內,經皮下淋巴液或血液而循環到心臟及大血管內。
[診斷要點]
(1)臨床癥狀:最早出現的癥狀是慢性咳嗽,但無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癥狀,運動時加重,或運動時病犬易疲勞。隨著病情發展,病犬出現心悸亢進,脈細弱並有間歇,心內有雜音。肝區觸診疼痛,肝腫大。胸、腹腔積水,全身浮腫。呼吸困難。長期受到感染的病例,肺原性心臟病十分明顯.末期,由於全身衰弱或運動時虛脫而死亡。病犬常伴發結節性皮膚病,以瘙癢和傾向破潰的多發性竈狀結節為特征。皮膚結節為血管中心的化膿性肉芽腫炎癥,在化膿性肉芽腫周圍的血管內常見有微絲蚴。X線攝影可見右心室擴張,主動脈、肺動脈擴張。
(2)實驗室鏡檢:根據病史調查和臨床癥狀觀察可作出初步診斷,最後確診應於夜晚采外周血液做鏡檢,找到微絲蚴。
[防治措施]
(1)驅蟲: ①驅殺成蟲:應用硫胂酰胺鈉,劑量為2.2毫克�千克體重,靜脈註射,1日兩次,連用兩日。靜脈註射時應緩緩註入,藥液不可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組織發炎及壞死。或用鹽酸二氯苯胂,劑量為2.5毫克�千克體重,靜脈註射,每隔4—5天 1次,該藥驅蟲作用較強,毒性小。 ②驅微絲蚴:用左咪唑,用量為1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連用15天,治療第六天後檢驗血液,當血液中檢不出微絲蚴時,停止治療。或用伊維菌素(商品名害獲滅Ivomec),用量為 0.05∼0.1毫克�千克體重,1次皮內註射。或用倍硫磷,每千克體重皮下註射7%溶液0.2毫升,必要時間隔2周重複1∼ 2次。還應根據病情,進行對癥治療。
(2)防止和消滅中間宿主:防止和消滅蚤、蚊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也可采用藥物預防,乙胺嗪(海群生)內服劑量 6.6毫克�千克體重,在蚊、蠅活動季節應連續用藥。對微絲蚴陽性犬,嚴禁使用乙胺嗪,必須先用藥殺滅成蟲和微絲蚴後,才能開始用乙胺嗪進行預防.

73.犬旋毛蟲病 ---
本病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已知約有100多種動物在自然條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蟲病,包括肉食獸、雜食獸、嚙齒類和人,其中哺乳動物至少有65種,家畜中主要是豬和犬。我國東北三省犬的旋毛蟲感染率很高。
[病原及其生活史]
旋毛蟲為一種很小的、前細後粗的白色小線蟲,雄蟲長 1.4∼1.6毫米,雌蟲長3∼4毫米,肉眼勉強可以看到。寄生在小腸的腸壁上。
它的生活史特點是,同一動物既是終宿主,又是中間宿主。當人或動物吃了含有旋毛蟲幼蟲包囊的肉後,包囊被消化,幼蟲逸出鉆入十二指腸和空腸的粘膜內,約經1.5∼3天即發育為成蟲,交配後,雄蟲死亡,雌蟲鉆入腸腺或粘膜下淋巴間隙中產幼蟲。大部分幼蟲隨血流散布到全身。橫紋肌是旋毛蟲幼蟲最適宜的寄生部位。剛進入肌纖維的幼蟲是直的,隨後迅速發育增大,逐漸卷曲並形成包囊。犬體內的包囊呈圓形,大小為0.25∼0.3毫米*0.4毫米,眼觀呈白色針尖狀。包囊內含有囊液和1∼2條卷曲的幼蟲,個別可達6∼7條。包囊在數月或1∼2年內開始鈣化,鈣化包囊的幼蟲仍能存活數年。
[診斷要點]
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肌肉疼痛、水腫。但自然感染犬癥狀較難發現,生前診斷較困難。必要時可采取肌肉做活體組織檢查,也可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間接血凝試驗。 死後可根據在肌肉中發現幼蟲確診。可采取膈肌左右角 (或腰肌、腹肌)各一小塊,再剪成麥粒大的小塊24塊,用厚玻片壓片鏡檢(20∼50X)。
[防治措施]
搞好衛生,消滅鼠類,將屍體燒毀或深埋。禁止隨意拋棄動物屍體和內臟。對檢出旋毛蟲的屍體,應按規定處理。餵犬的生肉必須經過衛生檢驗,證明無旋毛蟲才可餵飼。旋毛蟲病可試用丙硫咪唑治療,用量按25—40毫克�千克體重.日,分 2∼3次口服,5∼7天為1療程。

74.犬冠狀病毒病 ---
本病是犬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腹瀉。病原是冠狀病毒,主要存在於病犬的胃腸道內,並隨糞便排出,汙染飼料和周圍環境。因此,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6∼9天,汙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數天的傳染性。因此,犬群中一旦發生本病,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其流行和傳播。病毒對熱敏感,紫外線、來蘇兒、o.1%過氧乙酸及1%克遼林等都可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本病多發於寒冷的冬季,傳播迅速,數日內常成窩暴發;本病的發生雖無品種、年齡、性別之分,但在犬群中流行時,通常都是幼犬先發病,然後波及其他年齡的犬。幼犬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高於成年犬。
(2)臨床特征:幼犬癥狀重劇,嘔吐和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癥狀,病初嘔吐持續數天,至出現腹瀉後,嘔吐減輕或停止。腹瀉物呈糊狀、半糊狀乃至水樣,橙色或綠色,水樣便中常含有粘液和血液。病犬精神沈郁、喜臥、厭食,但體溫一般不高。成年犬癥狀輕微。
本病的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與輪狀病毒感染相似,而且常與輪狀病毒、犬細小病毒等混合感染,診斷較為困難。因此,運用實驗室檢驗,如糞便病料的電鏡檢查、病毒分離或熒光抗體檢查對本病的確診具有重要意義。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疫苗供免疫用,主要采取一般性綜合措施,可參照犬輪狀病毒感染。

75.偽狂犬病 ---
本病是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都可感染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家畜中以豬發生較多,但犬也可感染發病。豬場豬群暴發本病時,犬常先於豬或與豬同時發病。其病原體是偽狂犬病病毒。由於本病與狂犬病有類似癥狀,所以以往認為與狂犬病是同一種疾病.以後,匈牙利學者阿烏傑斯基證明與狂犬病不是同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故又稱阿氏病。
偽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於病豬體內,並隨鼻汁、唾液、尿、乳汁及陰道分泌物向外排毒,因此,病豬是各種動物的傳染源。犬常因吃食病豬肉或病死鼠肉後感染發病,病犬雖有很高的致死率,但並不能向外排毒。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但也可經呼吸道及皮膚創口感染。
偽狂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病畜肉中的病毒可存活5周以上,腐敗11天的肉才能將其殺死,但病毒對化學藥品的抵抗力不大,常用的消毒藥如o.5%石灰乳、0.5%鹽酸、氫氧化鈉、福爾馬林等都能很快將其殺死。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本病多在冬春散發。
(2)臨床特征,有些癥狀與狂犬病相似。患犬極度不安,常無故狂吠,對呼喚無反應。兩眼呈驚恐狀。病毒侵入部位劇癢,初以舌舔,隨之牙啃,或向周圍物體摩擦其臉嘴,並以爪抓撓,但對人畜無攻擊行為。病犬唾液增多,呼吸增數甚至發生困難。食欲減退或廢絕,渴欲明顯增加,很想喝水(至臨死前還想飲水)。病程相當迅速,經1天左右常因衰竭而死。
通常根據上述臨床特征(奇癢、神經癥狀以及局部的抓傷、咬傷等)結合流行特點可作出初步診斷。對那些癥狀不典型的病例,單憑臨床診斷難以確診,必須采取病料,如腦、肝、脾、肺等臟器,送檢驗部門化驗。
[防治措施]
第一,嚴禁犬進入豬場。
第二,註意犬舍內外的防鼠、滅鼠工作,嚴防犬吃死鼠
第三,病犬應及時隔離。如有條件,對病犬可註射抗偽狂犬病的高免血清,有一定療效。病犬的糞、尿要及時清掃、消毒。對犬舍可用2%氫氧化鈉液消毒,屍體應深埋。
第四,根據犬與豬的接觸和吃豬肉的情況進行預防接種。可用“偽狂犬病弱毒疫苗”對4月齡以上的犬肌肉註射o.2毫升,大於1歲的犬為o.5毫升,3周後再免疫1次,劑量為1毫升。

76.犬輪狀病毒感染 ---
輪狀病毒感染主要是幼犬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以腹瀉為其主要特征,成年犬感染後一般取隱性經過。 輪狀病毒存在於病犬的腸道內,並隨糞便排出體外,汙染周圍環境。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徑。痊愈動物仍可從糞便中排毒,但排毒時間多長尚不清楚。輪狀病毒在人和動物間有一定的交互感染性,所以,只要病毒在人或一種動物中持續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中長期傳播。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各種年齡的犬都可感染,但成年犬一般為隱性感染,缺乏明顯的癥狀。本病多發生於寒冷季節。衛生條件不良常可誘發本病。
(2)臨床特征:幼犬常發生嚴重腹瀉,拌水樣至粘液樣糞便,可持續8~10天。但食欲和體溫無大變化。 通常根據上述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要靠屯子顯微鏡檢查。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種診斷方法。
[防治措施]
第一;病犬應立即隔離到清潔、幹燥,溫暖的場所,停止餵奶,改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5克,氯化鈣8.5克,甘氨酸6克,枸櫞酸o.5克,枸櫞酸鉀0.13克,磷酸二氫鉀4.3克,水200毫升)或葡萄糖氨基酸溶液給病犬自由飲用。也可註射葡萄糖鹽水和5%碳酸氫鈉溶液,以防脫水、脫鹽。
第二,要保證幼犬能攝食足量的初乳而使其獲得免疫保護。也可試用皮下註射成年犬血清。 目前尚無疫苗可用。
77.大腸桿菌病 ---
本病是新生仔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發生敗血癥、腹瀉為臨床特征。病原體為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廣泛存在於健康犬的腸道、土壤、糞便、水中,但並不是所有的大腸桿菌都有致病性,只是部分有致病性的菌株在飼養管理不良、犬舍衛生條件差、奶水不足、氣候劇變等條件下,才能引起仔犬發病。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本病主要發生在1周齡以內的仔犬。病的發生與不良的飼養管理有密切關系。
(2)臨床特征:病仔犬表現精神沈郁,體質衰弱,食欲不振,最明顯的癥狀是腹瀉,排綠色、黃綠色或黃白色,粘稠度不均,帶腥臭味的糞便,並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和氣泡,肛門周圍及尾部常被糞便所汙染。至後期,病仔犬常出現脫水癥狀,可視粘膜發紺,兩後肢無力,行走搖晃,皮膚缺乏彈力。死前體溫降至常溫以下。病死率較高。有的在臨死前出現神經癥狀。
通常根據發病年齡及腹瀉特點,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應采取病死大小腸內容物送檢。
[防治措施]
第一,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尤其是母犬臨產前,產房應徹底清掃消毒,母犬的乳房被糞便汙染時,要及時清洗。
第二,發現病犬應立即治療。很多藥物對大腸桿菌都有較好的療效,但必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磺胺類藥物、氯黴素、大蒜酊,以及其他消炎止瀉的藥物,如瀉痢寧 (每次口服2~4個膠囊)等。對重癥病例,可靜脈或腹腔註射葡萄糖鹽水和碳酸氫鈉溶液,並保證足夠的清潔飲用水,預防脫水。對同窩未發病的仔犬,可用上述藥物預防。

78.皮膚真菌病 ---
皮膚真菌病或稱表面真菌病,是指真菌侵染表皮及其附屬構造(毛、角、爪)的真菌疾病。病原真菌的種類很多,但引起犬皮膚真菌病的主要是犬小孢子菌。有時也可分離到須毛癬菌、疣狀毛癬菌和石膏狀小孢子菌。皮膚真菌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極強,尤其對幹燥更是如此。在日光照射或於0℃以下時,可存活數月之久,附著在犬舍器具、樁柱等上面的皮屑中的真菌,甚至經過5年仍可保持其感染力。但在墊草和土壤里的真菌,可被其他生物因素所消滅,只有較幼年的石膏狀小孢子菌、須毛癬菌等才能在土壤中繁殖。
犬皮膚真菌病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動物間的互相接觸,或通過汙染的物體而傳播。在養犬數量較多且較密集的情況下,也可通過空氣傳播。體外寄生蟲,如虱、蚤、蠅、蟎等在傳播上也有重要意義。此外,大、小家鼠對須毛癬菌病的傳播,土壤對石膏狀小孢於菌病的傳播上都起一定作用。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病的發生及其危害的程度,常取決於個體的素質。幼犬和體質較差的犬,其癥狀明顯且較嚴重。
(2)臨床特征:主要在頭、頸和四肢的皮膚上發生圓形斷毛的禿斑,上面覆以灰色鱗屑,嚴重時,許多癬斑連成一片。病程較長。
對於典型病例,根據臨床癥狀即可確診。輕癥病例,癥狀不明顯,須采取病料,即自病健交界處用外科刀或鑷子刮取一些毛根和鱗屑,做顯微鏡檢查。
[防治措施]
第一,搞好犬皮膚構清潔衛生,經常檢查被毛有無癬斑和鱗屑。
第二,加強對犬的管理,避免與病犬接觸。
第三,發現病犬要及時隔離治療。灰黃黴素25—50毫克�千克體重,分2∼3次內服,連服3—5周,對本病有很好的療效。在用全身療法的同時,患部剪毛,塗制黴菌素或多聚醛制黴菌素鈉軟膏,可使患犬在2∼4周內痊愈。
第四,在治療的同時,應特別註意犬舍器具、拴犬的樁柱等的消毒。2∼3%氫氧化鈉溶液、5∼10%漂白粉溶液、1%過氧乙酸、0.5%洗必泰溶液等,都有很好的殺滅真菌的效果,可選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3 02:07 , Processed in 0.0976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