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4|回復: 2

[轉貼] 觀賞魚養殖新手上路 ..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3 17:44: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魚體概論

    魚和人類一樣屬於脊椎動物,所以魚體和人類有某些相似之處:都有骨架支撐肌肉、有心臟向身體各部分供血。人所有的五大器官也同樣存在魚身上,但其功能因用進化而有所變更。但基本上人和魚是屬於截然不同的動物。
體型

    魚的體型受環境的影響而有不同。例如,在急流中生活的魚比生活在靜水中的魚更顯出流線形狀,比方說:斑馬,其身型為流線型、身體則為圓筒狀,就大概可以推測其原產地的水流會比較湍急。
腹部平坦的魚常平貼於河床,像鼠魚、異型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背部平坦的魚則常遊動魚水面下,例如:孔雀魚、將魚。

    口形

    魚嘴的位置和形狀有助於辨別魚的食性,及在水中生活棲息的深淺程度。口形上翹成杓狀的魚類,大多生活在上層水域,以浮遊蟲類為食,像是龍魚、孔雀,其嘴型就是屬於口上位型。
嘴巴在前方的魚則多以掉落在水中的食物及水草為食,大多數魚類皆屬於此。而口形向下的魚,通常攝食河底淤泥中的食物,如鼠魚、異型。

    側線系統
    側線系統是魚的神經系統;側線器官位於鱗上成小孔狀,小孔里面含有神經末梢。側線系統通常與魚體同長,有時經鰓蓋延至魚鼻部,和外界接觸可作為探測感應之用,能感受到震動波及水流速度。所以許多魚可以在黑暗的水域中自由遊動,甚或眼睛機能已退化至看不見的魚,都得以用側線系統探測水中的障礙物,有名的加拉辛科中的盲魚(Astyanax fasciatus)就是很好的例子。

    視覺器官
    魚的眼睛在頭的兩側,無法雙眼正視前方,而不能將視線集中在同一物體上,是為單眼視覺。且其視線範圍僅約45公分;但有些魚的眼睛生於頭部頂端,便有雙眼視覺。魚因為兩眼註視不同方向,因此對距離的感受並不精確。但魚能清地辨別顏色,魚眼要透過調整形狀的晶體來調焦,而人眼晶體的形狀會自動調節。另外,魚眼並無眼瞼,故常被誤認為不需要睡眠,其實,當魚長時間靜止不動時,便是在睡覺,因為魚有周圍的水來潤滑眼睛,所以眼瞼對魚而言並不需要。

    呼吸器官
    水經口吸入,通過鰓排出,形成魚的呼吸運動。鰓是魚的呼吸器官,由無數排列成行的鰓絲組成,呼吸時,水經口腔流入鰓腔,由鰓絲毛細管吸入水中的氧氣進入血液中,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氨。有些魚還有一個輔助的呼吸器官,來吸入滯水中或有腐爛植物水域中的氧氣,以利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生存。例如鯰魚靠其後腸吸收氧氣;而鬥魚則在靠近鰓處有一個輔助器官,能容納從水面吸收的空氣並從中提取氧氣,這個迷宮似的輔助器官也使此類魚被稱為迷鰓魚。

    嗅覺器官
    魚類的鼻子與人類不同,無呼吸功能而僅作辨別氣味用。魚的鼻孔一般生於嘴巴前端,常為兩個或四個,緊靠嗅神經系統。憑藉嗅覺,魚也能接收到同伴傳遞的資訊:如某魚發出受驚的信號,其他魚也都相應作受驚狀。魚的嗅覺器官除有助於覓食之外,也還助於尋找產卵場所。

    味覺器官
    魚類的味覺感受器官,主要分布在舌、唇上,其他如腹鰭上也有少許的分布,如部分攀鱸科的腹鰭就有味覺細胞。有些魚也靠觸須來感受,像是鯰科的魚種就是。

    聽覺器官
    魚耳的構造很簡單,只有相當於人類內耳部份,能接收到的頻率與人類大致相同,但不同魚類品種對不同的頻率則反應不一。
魚對震動波的敏感性決定魚的聽力範圍。震動波往往先由魚鰾傳得,然後由耳內的相聯小骨導入魚耳;另外,也可以由一根連結魚鰾及魚耳的管狀器官測得。

    滲透作用
    魚皮像一層半滲透的膜,也是一個單項換水系統。由於滲透壓的作用,濃度較低的液體,可通過膜滲出來稀釋濃度較高的液體。
    淡水水域由於魚所生活的環境是濃度較低的水,水會不斷地進入魚體,為了避免脹裂,淡水魚會盡量少喝水,多排水;據研究每日約為魚體重量的十倍,這些水一部份經鰓孔排出,一部份由尿道排出。海水水域 海水魚會失水於體外比較高濃度的海水,使得體液不斷的減少,因此海水魚會不斷地喝水,而排出少量的尿液及多余的鹽份,來維持其正常的體液量。所以幾乎沒有一種魚能毫無困難地從一種濃度的水中轉移到另一種濃度的水中生活。

    鰾
    大多數魚都有一個氣囊,起平衡作用,使魚在水中的任何地方都能保持平衡。鰾可以自動膨脹、收縮,使魚的重量與其周圍水的重量相同,而使魚可浮在水中;有些魚還可用鰾來發出或放大聲音。

    鰭
    鰭是魚類的運動器官,由刺狀的硬骨或軟骨支撐薄膜構成,在纖維肌的作用下可收攏或展開。

    背鰭
    背鰭作用如脊椎骨,用於保持魚體水平。

    臀鰭
    有些魚類的臀鰭已演化成交尾器,如雄性孔雀魚,臀鰭成棒狀,可直接插入雌魚的泄殖孔使卵子受精。脂鯉科的一些魚,臀鰭長有細小的鉤狀物,據說能使雄雌魚於交配時緊密纏抱。不過尚未有有力的證據證明。

    胸鰭
    胸鰭有助於魚體轉向,於兩胸鰭同時展開時可使魚停止遊動,另外為使魚卵能順利孵化,胸鰭也扮演著將水潑向魚卵的角色,像是慈鯛科的魚種多有此動作,以防止卵發黴。

    脂鰭
    脂鯉科的魚在背鰭與尾鰭之間長有脂鰭,是一個小型的脂肪摺,無刺狀骨,也無明顯作用。其他魚種則無此特徵。

    尾鰭
    其作用是藉由尾肌的波浪運動,提供魚前進的後力,是魚遊動的基本來源,對魚而言猶如人的雙腳。

   
    魚體覆有鱗片,鱗片為魚表皮衍生,可免遭魚體受到傷害,甚至還有遮陽的用途。鱗片表面常分泌出一種黏液,具有潤滑和抵禦寄生蟲的作用。至於魚鱗的分類有骨鱗及盾鱗兩大類,鯊科魚類為盾鱗,一般熱帶觀賞魚的魚鱗則為骨鱗,骨鱗又分為後緣有小齒的櫛鱗及後緣平滑的圓鱗兩種。是不是有些魚沒有鱗片?有的,甲鯰科的鼠魚,體表無鱗,是由兩或三排交錯重疊的鱗甲覆蓋,而鱗甲並非魚鱗。

    色彩
    熱帶魚身上因皮下的鳥糞嘌呤晶體經光線反射,或由表皮的色素沈澱,而形成五彩繽紛的色彩,令人眼花撩亂,通常為魚只價格的衡定標準。此外,魚的顏色還有非常實際的用途:最基本的用處是識別同類及遇危險時的偽裝,但也有的魚為了掠食而模仿其他魚的顏色。魚類繁殖時顏色會變深些,以警告其他魚離遠一些;彩色圖案也能幫助幼魚認出牠們的父母。而魚背部的顏色通常會較深,腹部則較淺,俯視時與河床混為一體,可有效地防範陸生食魚動物的侵襲。

    自我保護
    魚有一套防禦機能,以對付其他的魚類,無論其行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舉例來說,直豎的尖鰭讓魚得以死里逃生不被吞食。在遇到危險時,有些魚的身上甚至會排出毒素或發電來襲擊敵人,前者如海水中的獅子魚,而後者就屬電鰻最為知名。

    排泄
    魚的排泄通常經由消化道排出,但少量的氨以及淡水魚體內的水則經由鰓孔排出。此外,魚體部份排泄物如鳥糞嘌呤晶體,則積於皮下
發表於 2011-10-3 20:20:47 | 顯示全部樓層
寫的好詳細哦~~
謝謝大大的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7 20:37:19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完這篇之後會對淡水魚有初步的了解~感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1 17:47 , Processed in 0.2640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