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57|回復: 31

[不明] 揭秘兵馬俑的神秘主人 並非秦始皇另有其人[4P]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9 12:5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石鎧甲坑令陳景元產生新的質疑





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中新社發 董乃德 攝


  1974年,西安臨潼縣西楊村發現了一座舉世罕見的秦代兵馬俑坑。經過專家們的仔細勘探和研究,認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當年跟隨秦始皇征戰四方、統一六國的神勇之軍。


  然而,一個叫陳景元的人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兵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兵馬俑的主人另有他人。陳景元是建筑學方面一名普普通通的學者。早在1974年以前,陳景元就完成了一部叫《驪阿集》的著作。在書中,陳景元從建筑學的專業角度闡述了阿房宮並非秦始皇所建的理論,並大膽地提出秦始皇生前並沒有為自己建造過陵墓的驚人觀點。


質疑一:俑坑離秦陵那麼遠,是秦始皇的嗎?


  那是 1974年11月初,陳景元到南京博物館辦事,博物館的同志把發現兵馬俑的消息告訴了陳景元。一直對秦陵抱有濃厚興趣的陳景元特意跑到西安進行考察。


  陳景元是建筑學方面的一名學者,退休前在江蘇省國土局工作。在兵馬俑發掘現場考古隊員的帳篷裡,陳景元幸運地見到了當年兵馬俑考古隊隊長、秦始皇兵馬俑前任館長袁仲一教授,然而,陳景元和袁仲一在學術觀點上的分歧也正是從這次會面開始的。


  陳景元在這次西安考察當中發現了一個重大疑點:從秦始皇陵到俑坑最近也要 1.5公裡,如果再加上俑坑本身的寬度,這個距離還要遠一些。從常理上講,誰會把陪葬坑放在這麼遠的一個位置上呢?驪山是塊風水寶地,除了秦陵外,周邊經常會發現其他墓葬。既然這一帶墓葬密度相對較大,怎麼敢肯定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


 他把這些疑問寫出來轉給考古隊,希望得到信服的解釋,然而沒有得到回信。


  那麼,為什麼袁仲一一直沒有回信呢?其實,在袁仲一看來,他和陳景元初次見面時就已經回答了陳景元的疑問。袁仲一說,秦陵范圍廣闊,除地宮之外,還環繞有內城和外城。兵馬俑雖然在外城之外,與秦陵貌似很遠,但從面積看,它們的距離是合乎比例的。對於這個解釋,陳景元仍不甘心。終於,他又發現了幾條有力的証據。





一副兵器戈被發現的照片令秦俑主人歸屬再次成謎





秦始皇兵馬俑。陳景元質疑:秦始皇的軍隊既然是一支能統一六國的強者之師,在裝備上也應該是一流的,然而,俑坑裡的這些兵俑沒有任何頭盔保護。


質疑二:秦始皇為什麼放著鐵兵器不用,而選擇落后的青銅兵器陪葬?


      在兵馬俑1號和 2號坑,大量的步卒圍繞著戰車排成一列列整齊的大小方陣,陳景元由此推斷,戰車是這支部隊的主力。


     然而,自殷周以來直至春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車戰的弱點逐漸暴露,常常是顧得了左邊顧不了右邊。那麼,秦始皇還會在交戰時大量使用落后的戰車嗎?


       陳景元指出,秦始皇當政以后,連年的戰爭迫使他對軍隊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大量採用騎兵和步兵相配合,使之更加輕便,易於作戰。從這點判斷,兵馬俑坑中的那支部隊應該不是秦始皇的軍隊,它的年代肯定更早一些。


  對於此,袁仲一認為,不能因為俑坑中出現戰車就否定它屬於秦始皇。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說秦國取締了戰車。戰車雖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兩軍交戰時,它在速度和沖擊力上的優勢是步兵和騎兵無法比擬的。兵馬俑坑的軍陣,正是戰車、騎兵和步兵有機組合的典范。


  陳景元顯然並不同意這個解釋,他又指出了另一個疑點:俑坑中發現了很多笨重的青銅兵器,秦始皇這樣一位善於征戰、統一六國的國君,會放著先進的鐵兵器不用而去選擇落后、笨重的青銅兵器陪葬嗎?這顯然有悖於常理。


  對於這一觀點,袁仲一認為,鐵兵器代替銅兵器是有一個過程的,因為冶煉技術的普及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秦代出土的兵器基本上是銅兵器,鐵兵器極少,整個秦陵也隻出土了兩三件,以此認為鐵兵器代替銅兵器與實際情況不符。


質疑三:秦始皇的強者之師,竟然連頭盔都不戴?


    陳景元的質疑仍沒結束:秦始皇的軍隊既然是一支能統一六國的強者之師,在裝備上也應該是一流的,然而,俑坑裡的這些兵俑沒有任何頭盔保護。難以想象,這種簡陋的武裝能在近距離
發表於 2012-8-10 00:50:05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人是有問題嗎???青銅跟鐵器一比....是我也選青銅!
聖鬥士星矢也一樣~聖衣等級最低的也是青銅聖衣!搞件鐵聖衣很囧還會生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08:01:06 | 顯示全部樓層
普通的茶餘飯後問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7 00:2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您分享造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月乎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2-8-30 00:4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0 09:34:21 | 顯示全部樓層
可能是亦可能不是

不過總是令人贊歎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23 01: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以目前的科技來講,要挖秦始皇的墓可能在技術成面上要等很久

一但冒然動土,重要的歷史可能就無法完整保純下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6 20:2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銅器能千年不銹  偉大的秦皇當然考慮到這點  所以才以青銅器做兵馬俑
不戴頭盔  是因為  秦軍驍勇善戰  裝備太好 會導致士兵畏戰的心
而且裝備精良 必定重量加身 會影響作戰能力  因此不需要太好的謢具
聰明的秦皇  把他的千萬年兵俑做此設定
不是現代考古能想到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7 14:34:03 | 顯示全部樓層
當初看神話這部電視劇又開始注意了秦朝文物
不過秦俑真的蠻厲害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6:11:39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大大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9 01:14:3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大大的分享˙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9 21:38:27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用鐵用青銅的原因
或許是當時造鐵比造青銅來得費工夫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3 03:00: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管是青銅還是鐵用哪一種,不管兵馬俑是不是秦始皇作的,我才不想知道,我只想要那些文物可以保存下去,不被破壞就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5 16: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莫非是項少龍的墓~哈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13 10:2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人的精神真是值得學習
不斷的提出不同的論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16 15:32:13 | 顯示全部樓層
很有考古研究精神的人,總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讚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2 03:43:24 | 顯示全部樓層
在中國 鐵器大約是在西元前600年左右開始出現
雖然戰國中期 鐵器以大量用於百姓的生活中
某些國家也的確換上鐵兵器 但是 並不表示一定要用上鐵兵器吧??
事實上 鐵器真正取代青銅器 是在漢朝時期 在這之前 就算還有軍隊使用青銅兵
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西方世界進入鐵器時代比中國早多了
但是 羅馬的士兵卻也是裝備青銅兵械 那麼 比羅馬更早的秦國裝備青銅兵
並沒有甚麼奇怪的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8 10:31:33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是了不起啊!感恩大大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8 10:37:21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是了不起啊!感恩大大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8: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大大無私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31 21:15 , Processed in 0.1701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