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9|回復: 0

[美女] 美容化妝保養基本常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4-23 17:3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般常識

化妝品的概念

年輕及油性肌膚根本不需要在擦保養品,洗過臉後,眼部擦保濕性產品就好。而只要適合自己心理及生理的保養品,就是好的。
皮膚健康亮麗,可以不需上粉,直接上口紅、擦個眼影就好了。
長痘痘的人不要化妝,若想藉由化妝遮蓋住痘痘,恐怕是欲蓋彌彰,使 痘痘更形嚴重。
防曬係數高的防曬液(乳),易導至過敏、長痘痘,因此敏感肌膚者,不妨打傘或改用清爽型防曬乳液(如 SPF 15 的乳液),回家後立刻清洗亦是另一個變通的方法,使殘留皮膚的時間縮短,減少過敏的發生。
保養品有預防功能但無療效,因此不要它報太大的期望。尤其廣告中常出現如『改善老化』等誇大的字眼,有廣告過度宣傳之嫌,若真能『改 善』老化現象,應類屬於藥用品;保養品在日常的使用有『預防』之效才對。
年輕族不要因為怕老化就提前使用高齡用保養品,否則會造成肌膚負擔 加重,也易長痘痘。
沒有全效型的保養品, 一罐保養品不可能包含去皺、 保濕、 抗老化 .....等各種功效於一身。它都有其強調的重點。
保養品不必多,皮膚缺什麼就買什麼,適合自己的肌膚就好的,自然的 、人工的都是一樣,不一定貴就好。但一定要有衛生署的許可字號與公司登記住址,夜市或市場的路邊攤所賣的化妝品就有可能為地下工廠所 製造,說明全是英文更狠的就直接出現德文或法文,其成就很有可能含不良成分。
避免『聯合國』式的混擦,除非知道各種產品的效果,以減少不良反應 。
千萬不要因為他人用的效果很好,自己也動了心,不妨判斷自己是否適 合,一時衝動就買來用。這好比穿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好看的,未必妳穿起來一定好看。
 

【怎樣的化妝品才能用得安心呢?】

怎樣的化妝品才能用得安心呢?如果說沒有療效才能安心使用,恐怕很多人會失望,但卻有部份實情。以一般原則而言,選購有療效的產品,必定要是知名廠商,或是醫師推薦之產品,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下列幾點:

(1)不要使用無完整原始包裝之產品,因為分裝可能導致污染,甚至可能以藥品充當化妝品。

(2)不該有許可證字號,卻出現字號。一般化妝品除了部份眼用產品(眼線,睫毛膏),及含藥成份,已自84年5月3日起免除字號,有些廠商為了已許可證字號取信消費者,便可能冒用、盜用、甚至偽編許可證字號。所以除非製造日期是在此之前、否則多數一般化妝品都不該有字號。

(3)不同產品、卻有相同字號,有時在一系列產品中,有些合法、有些不合法、此時便可能有已合法掩護非法之現象。不過有時同一種產品可能因廠商不而有不同中文名稱。

(4)宣稱療效、卻無〝衛署粧〞字號。舉凡防曬、防止黑斑雀斑、防皺、去頭皮屑、染髮、燙髮、瘦身、除汗臭,都應該有許可字號。而此處所指之宣稱,不一定要白紙黑字,即使只以口頭再銷售時告知,也算宣稱。

(5)衛生署不保證任何化妝品之功效。衛生署在審查任何化妝品時,只注意是否又非法添加或超量之成份,但完全不針對其效果測試,因為其實化妝品除潤澤髮膚、刺激嗅覺、掩飾體臭、清潔外,是不應該有療效的。再國外,有時會抽查防曬品之防曬、抗水、抗汗力,不過再國內並無此標準。

(6)產品無完整之標示。美國字1978年起,便規定化妝品須將所有成份列出,而歐盟也於1997年1月做了同樣的規定,因此上述國家或地區產品,除非出廠日期更早,否則應有完整的成份表,至於本地製化妝品,外盒包裝上至少應有中文品名、用途及輸入或製造廠之名稱及地址,止於成份標示雖有規定,但不明確。

既要有效又不要傷害,其實是大家對藥品及化妝品共同的期待,然而所謂有效,就異常的皮膚或疾病而言,往往就代表著人體構造或生理的改變,有時就不得不承受一定之潛在副作用,藥品如此,化妝品也是如此。如果以為化妝品就不會有副作用,未免太天真了。如果您對目前所使用之產品有疑問,不妨就近請問醫師,或恰當地衛生局、衛生署藥政處,相信能有滿意的解答。

【化妝品的保存期限 】

一般而言,保養品一但打開之後,最好是能在一季之後用完是最安全的, 通常化妝品的保證使用年限是三年,但是開封之後的產品因為使用時長期開開關關,因此通常使用期限更短。 另外在取用化妝品時,如果手不乾淨,或是到出過量產品後再到回瓶中,將會使得化妝品容易變質,因此在選購產品的時候,買大瓶裝的時候可以先將一 小部份取出放到小容器中,將大瓶的瓶蓋拭淨,再栓緊瓶蓋放到陰涼處。

【了解膚質才能正確護膚】

「晶瑩剔透及吹彈可破」的肌膚是每個人的夢想,麗質天生雖令人稱羨,但後天的保養與護膚才是勝負關鍵。這需要從了解自己膚質及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養或護膚產品做起,以及將持續不間斷的執行都當成生活的一部份,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也唯有正確的保養護膚觀念,才不致於傷害肌膚,也才能事半功倍。

了解自己的膚質,進而選擇適合的產品,是正確護膚的第一步。消費者可以利用皮膚油脂的分泌量來簡單區別自己的膚質:在清晨正常洗完臉後,再於下午五點以手指檢測鼻子油脂量,若稍微感覺油膩則為正常膚質;若無油膩感覺則為乾性膚質;若能刮下小皮屑者則為非常乾性膚質;若在中午就有油膩感者則屬油性膚質;洗完臉後一小時若即感油膩者則為非常油性膚質。

而一般最常見的情形卻是複合性肌膚──即前額、鼻子、下巴(T型區域)過油;而眼眶或雙頰過於乾燥。對於油性皮膚者以潔膚為先;而乾性膚質者必須以保養品的選擇為重;複合性肌膚則視局部膚質做重點處理為原則。

【皮膚需要保養品的營養嗎? 】

「不擦保養品,皮膚需要營養怎麼辦?」你也這麼認為嗎!!

皮膚的營養來自本身的血液供應,沒有證據顯示外來的營養對皮膚有任何作用(但某些營養缺乏的病例外),何況保養品的「營養」能否吸收都有疑問。營養角質層更是沒意義的事,因為角質層是由死掉的細胞所組成的,死掉的細胞是沒辦法利用任何養分的!這有如一棵樹木枯死了,我們澆更多的水或是加再多的肥料都無濟於事,因為死掉的樹木是不可能利用這些東西的。綜上所述,可知「營養霜」的說法不可信。

那美容師所謂的「營養霜」指的是甚麼呢?「營養霜」往往就是「較油的面霜」之代名詞。美容師建議年紀大的人要擦「營養霜」,以「滋養」其肌膚,這並沒有錯,因為年紀大的人皮膚較乾,當然要擦較油的面霜。晚霜幾乎都為營養霜,這也對,晚霜要比較油才合乎過夜的需求。

「營養霜」既然有「營養」嘛,而且原料貴,售價當然比一般保養品貴,可能還要貴很多,所以銷售對象主要為中老年婦女,這階層消費化妝者的經濟能力雄厚,買得起「高貴」化妝品。像「營養霜」如此巧立名目,迎合消費者想像力的名字,不僅為化粧品業者賺到更多的錢,也讓消費者買到一個夢,雙方都很高興,真佩服當初命名的人。

由上述可知,年輕人除非自己的皮膚很乾燥,否則不要隨便擦「營養霜」,以免使油性的皮膚更惡化。年輕人也少碰銀髮族的保養品,這些保養品的價格既貴質地又油,不僅花了冤枉錢還吃力不討好。


[ 本帖最後由 pattymou 於 2006-7-8 19:22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15:33 , Processed in 0.1089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