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78|回復: 0

解密哪些病屬於性病 避孕套未必安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8-29 09:3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2年11月16日      家庭醫生線上  


  前一段時間,兩則與“性病”有關的新聞引發社會普遍關注。據媒體報導,福建有一家6口人去上海旅遊,住在某高檔酒店,回到家後竟然發現,無論老小,6人都患上了性病尖銳濕疣。另外,發生在5個月前的一樁慘案“內幕”近期曝光,也和性病有關。2月28日,演員白靜被丈夫周成海刺殺身亡,白靜的母親透露,“女兒被周成海傳染性病”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一時間,有關性病防治的話題在社會上熱議。

  到底哪些病屬於性病?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朱學駿教授說,性病就是性傳播疾病,國內公認的有8種,即愛滋病、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衣原體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性病發生率明顯上升,梅毒最快,目前已居傳染病前列。專家表示,目前公眾對於性病主要有4個誤區。

  誤區一:凡是能通過性傳播的疾病都是性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性病防治所孫麗軍主任說,能通過性傳播的疾病有數百種,但我國劃歸性病的只有8種。上述“白靜慘案”披露的矛盾源頭,是白靜在體檢中發現自己人乳頭瘤病毒(HPV)陽性。HPV可通過性傳播,但它不是性病。

  誤區二:性病僅通過性傳播

  孫麗軍告訴記者,性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但也有其他傳播方式。以尖銳濕疣為例,60%—80%的患者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還有20%—30%通過其他途徑染上,其中間接接觸傳播很常見。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專家表示,性病可以在家庭內傳播,除了夫婦間的性傳播,在少數情況下,家庭成員也可能通過接觸性病患者的分泌物而被感染。不過,上述全家6人同時患病的可能性極低。

  誤區三:只有性亂者才會得性病

  很多人覺得,只要自己“潔身自好”就不會患病。其實,在孫麗軍接診的性病患者中,有處女、學齡前兒童、70多歲的老太太。她說,在所有性病患者裏,70%—80%沒有亂性的經歷,每個人都有得性病的可能。

  誤區四:注意個人衛生就不會得性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專家強調,性生活後的陰道灌洗、排尿,體外射精,使用抗生素,局部塗抹藥物等做法都不能有效預防性病。

  要想在全社會遏制性病蔓延,“遵守性道德、保持單一性伴侶、避免婚外性行為才是治本之策,”孫麗軍強調,正確使用安全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和傳播性病的風險,這是目前較為有效的預防措施。正規醫療機構可為性病患者提供規範的診斷和治療,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護患者的隱私。因此,性病患者不要到非法行醫機構或找遊醫治療,也不要自行治療。

  性病會有哪些危害

  性病是以性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的一組疾病。較常見的性病有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和愛滋病等。那麼性病會有哪些危害?

  1.性病對個人的影響

  性病會導致男性不育:大多數男性性病病人,只要及時就診,性病是可以治癒的。但若不及時、正規治療,以致反復感染,則可以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輸精管炎和精囊炎,造成男子不育。

  2.性病對家人的影響

  當夫妻一方患性病,另一方被傳染患病的機會高達70%左右。另外也可能通過日常生活中密切生活接觸傳染給家屬。因此,家庭中如有性病患者應該注意消毒隔離,並且即使沒有明顯症狀,其他家庭成員也應該到正規醫院檢查。

  3.性病對後代的影響

  梅毒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體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導致流產、早產、胚胎死亡、先天畸形、胎傳梅毒;自發性流產主要與淋病、支原體或單皰病毒有關;淋病可致新生兒淋病,造成有缺陷新生兒出生,還可致新生兒眼炎導致失明,嚴重危害到家人的健康和幸福。

  4、性病會導致其他併發症

  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有時會誘發陰莖癌、肛門癌。生殖器皰疹有時會導致尿道狹窄。梅毒不僅侵犯皮膚及粘膜,還侵犯全身臟器,最終導致死亡。如果患者感染性病就應該及時進行檢查治療。

  避孕套能防性病嗎

  人們一般會認為避孕套和安全套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但事實上,傳統天然乳膠避孕套在阻斷性傳播疾病方面的效果,正受到越來越多研究結果的質疑。中國性學會秘書長朱琪研究員指出,將避孕套稱為“安全套”並不科學。有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避孕套預防愛滋病、乙肝、尖銳濕疣的失敗率遠高於預防懷孕,避孕套≠安全套。

  傳統乳膠避孕套的作用是阻隔,只要正確使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毒的傳播。在現有醫療條件下,在沒有更好的防範措施情況下,為了減少性傳播疾病,增加相對安全性,大量推廣使用避孕套被各國政府廣泛採納。但是,避孕套對病毒的阻隔效果究竟有多大?是否能做到百分之百阻隔所有病毒?

  讓我們來看看部分國際著名的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告避孕套預防愛滋病的失敗率為16.7%,《英國社會科學醫學雜誌》報告避孕套預防愛滋病的失敗率高達3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共同組成的科學特別小組,研究了避孕套對乙肝、愛滋病、淋病、衣原體、梅毒、軟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腫、生殖器皰疹和尖銳濕疣等9種性傳播疾病的保護效果,發現目前廣泛使用的避孕套不能安全有效的防止任何一種性病傳播!2001年7月20日,該特別小組與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HHS)聯合發表報告,稱: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有效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愛滋病、乙肝、人體乳頭瘤等病毒遠比精子小,避孕套能阻隔精子不一定能阻隔各種病毒。傳統避孕套每只約有一億多個120納米以上孔徑,其乳膠膜體存在五千到七萬納米之間的天然裂隙,僅可對直徑類似人精子大小的顆粒(直徑約3000納米)有效阻隔,而對於直徑相當於或小於120納米的顆粒物並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說,42納米的乙肝病毒、50∼55納米的人體乳頭瘤病毒、120納米的愛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傳統天然膠乳避孕套;

  第二、愛滋病毒可以通過多個途徑侵入生殖器官黏膜、皮膚,精子則只有進入輸卵管這條唯一通道;

  第三、懷孕受排卵時間的限制,而愛滋病病毒感染不受任何時間限制。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即使正確使用避孕套,感染愛滋病、乙肝、人體乳頭瘤等病毒的機率比懷孕更高。

  不僅如此,德國危險評估研究所披露了新的研究資訊:乳膠避孕套在硫化過程中能生成一種致癌物質—亞硝胺。動物實驗顯示,在皮膚和黏膜局部應用亞硝胺總量約1g時,會誘導局部或全身性腫瘤,尤其是肝臟腫瘤。從避孕套釋放的亞硝胺雖然遠沒達到這個計量,但如果使用次數頻繁,仍有誘導腫瘤的潛在風險。此外,一些對乳膠蛋白過敏的人群在使用乳膠避孕套後有可能出現過敏現象。而且傳統避孕套呈偏酸性,會破壞女性陰道酸堿平衡,易誘發各種婦科疾病

  如此看來,緻密度不夠,無法有效阻隔愛滋病、乙肝等各種病毒;存在致癌物質亞硝胺;乳膠蛋白引的過敏反應;以及天然乳膠避孕套的偏鹼性,成了傳統乳膠避孕套無法克服的4大缺陷。傳統乳膠避孕套不等於安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4 02:22 , Processed in 0.1755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