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回復: 0

[稗官野史] 隋煬帝墓為何如此寒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8 17: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雖然墓主身份已經確定,但是該陵墓與清代大學士阮元考據的隋煬帝陵相距約5公里,到底哪一個墓才是隋煬帝的陵墓?為什麼隋煬帝的陵墓規模如此之小?除了一號墓,它旁邊的另一座墓是否為蕭皇后的墓?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學鋒認為,證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證據是墓誌,此次出土的石灰岩墓誌上清楚地寫著「隋故煬帝墓誌」,墓誌中「隋大業十四年」正是隋煬帝被叛軍縊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於揚州… …於流珠堂,清楚寫明皇帝楊廣死後蕭皇后埋葬他的地點。正是根據這些內容,專家們認定墓主為隋煬帝。
  上面清楚的寫著「隋故煬帝墓誌」現在墓葬位於揚州西部邗江區西湖鎮的曹莊,而之前被公佈為文保單位的隋煬帝陵是在城北槐泗鎮槐二村,兩者相距約5公裏。在人們以往的認知中,槐二村所在的雷塘,是唐朝為隋煬帝修建的陵墓所在地。據史料記載,大業十四年(618),隋煬帝巡幸揚州期間,禁衛軍發動兵變,推舉重臣宇文化及為首領,並縊死了楊廣。楊廣死後,蕭皇后與宮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將他葬於江都宮流珠堂。宇文化率部離開江都後,鎮守江都的大將陳稜感念隋煬帝舊恩,為其發喪並改葬於吳公臺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隋煬帝陵遷到雷塘。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在日前舉行的發佈會上說:「隋煬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確記載,這裡究竟是不是吳公台,和江都宮、雷塘到底是什麼關係,目前仍然是個謎。」對此張學鋒分析說:「此『雷塘』非彼『雷塘』,相距5公里是正常的。」原來六朝隋唐時期,揚州境內陂塘眾多,其中以雷塘(又稱「雷陂」)、句城塘(又稱「勾城塘」)等最為著名,這裡的雷塘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而是六朝對一片區域的統稱。
  經考證,這個所謂的「雷塘」,在西漢時就已經存在了,在唐太宗統治時期,雷塘是全國最著名的水利灌溉渠之一。雷塘分上雷塘和下雷塘,上雷塘方圓6里,下雷塘方圓7里。唐德宗(785~805)年間淮南節度使杜佑又「決雷陂以廣灌溉,斥海瀕棄地為田,積米至五十萬斛。」據此水利灌溉渠途經的包括西湖鎮司徒村曹莊和槐泗鎮槐二村在內的今揚州市北10里大部分地區都可以屬於「雷塘」,因而現在墓葬所在地和史料記載並不矛盾,但5公里外的隋煬帝墓屬於誤判。
  目前已經發掘的隋煬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長8.2米,寬約5米,只能算中小規模的墓葬,帝王陵墓為何如此「寒酸」?隋煬帝陵墓可能繼承了六朝皇帝陵墓的規制。六朝名門望族的墓葬尺寸通常不過長2~3米,寬1.5~2.0米,因此隋煬帝墓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帝王風範,「寒酸」說法並不成立。同時在墓葬內,考古人員發現了銅鋪首、玉腰帶、銅錢和鐵釘等十幾件文物,數量雖少,但等級很高。4只銅鋪首不但鎏金,而且體積巨大,應該是用在棺槨上的。而玉腰帶外麵包金,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鑲玉,這兩類陪葬品並非普通官員可以享用,證明墓主身份非凡。
  另據史料記載,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東側的二號墓是否為蕭皇后墓室,兩座墓葬是何關係?更多謎團期待考古學家的進一步確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1 05:01 , Processed in 0.1086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