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回復: 0

[稗官野史] 火鍋與豆芽是在宋朝誕生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30 06:3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比蘇軾晚生了一百年的南宋人林洪,是宋朝的另一位美食家。他自稱是「梅妻鶴子」的北宋隱士林和靖七世孫,但與和靖先生寡淡的生活方式不同,林洪熱衷於舌尖上的探險,曾流連於山野尋訪美味的食材。《山家清供》是林洪記錄美食的著作,書中收錄了各種以山野所產野菜、蕈菌、水果、動物為原料的食物,並介紹了這些山家美食的用料與烹製方法。
  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豐富的山珍野味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慷慨饋贈。林洪曾經在冬季的武夷山內,捕獲一隻肥美的野兔,但山中沒有廚師,林洪不知以什麼烹飪方式來處理大自然的這份饋贈。一位老食客告訴他:「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侯湯響一杯後,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意各以汁供。」用筷子夾著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熱氣蒸騰的湯水中一撩撥,馬上變出雲霞一般的色澤,再蘸上「酒醬椒料」製成的調味汁水,入口一咬,一種更鮮美潑辣的味道立即便激活了味蕾。
  林洪將這種烹飪方式命名為「撥霞供」。隨後「撥霞供」從山野間傳入市井,人們從中得到創造美食的靈感,將「涮」字訣廣泛應用於餐桌之上,不獨兔肉,其他肉片與菜蔬均可一涮而熟,蘸醬食之。此法傳至今天,人們稱之為「涮火鍋」。
  林洪還在他的《山家清供》記錄了豆芽的製法:「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中,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復以桶,曉則曬之,… …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名鵝黃豆生。」宋人的菜譜中,黃豆、綠豆、豌豆、芽蠶、赤豆均可發成豆芽食用。
  在人類的飲食史上,中國人曾經以天才的烹飪技術,從單調的豆類食材中開發出變化莫測的美食,從豆漿到豆腐,從腐乳到腐竹,大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蛋,通過一系列物理性與化學性的反應,變成各種形態與不同口感的美味。豆芽是中國人對飲食的另一種天才性發明。一粒曬幹的豆子,幾乎不含維生素C,但它發芽之後,豆中的澱粉就會水解成葡萄糖,併合成維生素C。
  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C,極容易發生壞血病。西方的大航海時期,曾長期被壞血病困擾,無數水手死於壞血病。而中國的海商與水手,長年累月出沒風波裏,卻很少得壞血病,後來人們發現,原來中國人帶著綠豆出海,隨時都可以將豆子發成豆芽,從而得以補充到充足的維生素C。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1 15:53 , Processed in 0.1033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