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回復: 0

[生活健康] 老糖友 慎防下肢動脈阻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4-8 02:5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台灣約有20到30萬名下肢動脈阻塞的患者,多數卻不自知,總要等到病入膏肓,下肢無力、跌倒骨折才會得知自己有下肢動脈阻塞的症狀,如同這名70歲的老婦人一般,若沒有新型的治療方式,恐被迫走讓截肢之路。
陳偉華說,罹患下肢動脈阻塞的患者,多數都是三高患者,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罹患下肢動脈阻塞風險是一般人的四倍數、高血壓及高血脂罹患風險為一到二倍、抽菸會使風險增加三倍;若是以患者總人數來分析,國內糖尿病患者中有40%的患者,同時有下肢動脈阻塞、洗腎患者有超過60%有此問題。由於洗腎患者罹患風險極高,醫院每年皆會協助檢驗一次是否有罹患下肢動脈硬化,不過,檢查頻率仍不及病發速度,建議民眾最好能提高自我察覺的能力。
下肢動脈硬化一開始不會有任何感覺,特別是原先就是糖尿病患者,對於感覺更是相對不敏感,若是屬於高危險群的患者,平時走路走100到200公尺,雙腳就會劇烈疼痛即是警訊,嚴重者連躺著下肢都會感到疼痛、麻木,這時可以查看下肢溫度相對於體溫較低?膚色較蒼白?麻痛症狀是否每晚都發生?若是就得提高警覺,恐是下肢動脈硬化作祟。下肢動脈阻塞是因為粥狀動脈硬化造成,因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患者常會有下肢冰冷、腳麻的症狀,尤其是走路時會出現腿部疼痛,進而導致間歇性跛行症狀,走沒幾步路覺得腿部不適,休息後疼痛會緩解,故容易遭到忽略;不過隨著時間增長,疼痛症狀會加劇,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下肢動脈阻塞好發於50歲到60以上歲的老年人,屬於一種老化現象,另外若為糖尿病患者,也會誘發下肢動脈阻塞的發生;若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皆未控制得宜,或是有吸菸、肥胖、腎臟病及運動不足等危險因子,恐使病情雪上加霜。下肢動脈硬化的症狀一定是雙腳同時發生,單腳連續發生可能是神經病變所致,如腰椎壓迫等。最佳的建議是立即就醫,三高患者平時得定時運動,每天至少要走路一小時以上,才能促進血管增生,降低動脈血管硬化的機會,就醫後,必須準時服藥也得每天走路運動,防止動脈血管更加硬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0 05:15 , Processed in 0.2124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