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回復: 0

[認識疾病] 生活型態改變 膽結石生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4-10 09:5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生活型態改變 膽結石生變

膽結石發生機率有增加的趨勢!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膽結石形成的機轉主要是膽汁內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以及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膽結石發生率約10~25%,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多,每年增加1%,80歲發生率約為60%;由於飲食西化以及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個人日常活動量減少,使得原來低發生率的族群,也有增加的趨勢,膽結石的成分也由原先色素性結石轉為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70%~80%膽結石患者被發現時是無症狀的!王志堂表示,膽結石發生率女性多於男性,保持無症狀的時間愈久愈不會發生併發症,這些人一生當中約有10~20%會發生症狀,9成以上是以膽痛作為初始症狀的表現。

典型膽痛的症狀為突發性心窩或右上腹部嚴重持續性疼痛,常常輻射痛到間峽骨中間或右間峽骨、肩膀,疼痛時間持續15分鐘到數小時,然後突然間或慢慢緩解,有時伴隨噁心嘔吐,常發生在吃大餐或油膩食物之後,也常發生在半夜讓人痛得醒過來。

王志堂指出,影響結石的危險因素包括女性、懷孕、賀爾蒙治療、年紀大、種族、基因、肥胖、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快速減肥、高熱量食物攝取、缺乏運動、肝硬化、糖尿病等等。

王志堂表示,有症狀的膽結石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大部份無任何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建議採取觀察和追蹤,但對於出現以下情況的無症狀膽結石患者,則考慮以手術切除膽囊,如膽結石超過3公分、已瓷化的膽囊、合併有膽息肉大於一公分、合併有膽結石、以及某些易發生膽囊癌的族群。

膽息肉大於1公分小心有癌化的可能!王志堂表示,膽息肉在台灣的發生率6.9%,男性多於女性,以40~60歲居多,其中膽固醇息肉佔70%,多數患者的息肉小於1公分,極少數併發膽結石,大多屬於良性,因此對於有膽息肉的患者,處理原則以超音波追蹤觀察為主,但是要注意是否有無潛在的癌變。

膽息肉惡化的機率約3~8%,大於1~2公分且是單一扁平狀,表面不規則,息肉邊緣膽壁增厚者,50歲以上年長者,或是追蹤時發現成長速度很快者,就建議做膽囊切除手術。

預防膽結石與膽息肉,建議保持理想體重,肥胖過重者適度減肥,平時規律的適度活動,以健康生活型態為主,減少熱量攝取,多補充水果蔬菜,高纖及含鈣飲食,及不飽和脂肪類食物如堅果。若發現有膽結石及膽息肉的問題時,請找尋專科醫師進行診斷及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關致病因,以避免癌化的可能。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0 06:07 , Processed in 0.1137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