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回復: 0

[保健資訊] 承襲清代名醫排濕毒妙方!三仁粥祛除三焦濕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8-5 08: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早安健康�路志正(中南海首席國醫)

在夏天雨水較多的時候,濕邪導致眩暈、腹瀉的人就會比其他時候多。這時夏天常用的綠豆湯就要少喝,否則容易使脾胃的濕氣過重,阻滯人體氣機樞紐的運轉。那麼,我們該如何保健呢?我在這裡推薦一款粥品–– 三仁粥。

「三仁粥」其實是根據清代名醫吳鞠通的「三仁湯」變化而成。原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加上半夏、竹葉、厚朴、通草、滑石這幾味藥組成,藥方記起來也很有意思:三人爬竹竿,撲通滑下來。

「三仁湯」是治療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重於熱的主要方劑。凡是臨床上出現以 胸悶、午後身熱、體倦身重、舌苔白膩、脈濡(脈搏浮細無力)等為主要表現者,就可以使用本方,並視患者情況加、減藥材予以治療。

吳鞠通把人體「橫向」地分為: 上、中、下三焦。三焦是人體氣血津液的通道,人體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廢物的排出都在三焦這個大場所進行。



我們說 「長夏」的氣候有兩個特點:一是濕,一是熱。如果濕熱侵襲了人體,經常會形成彌漫三焦之勢,這時候濕熱不是單純地在上焦或在中焦、下焦,而是充斥在臟腑之間。

這時候怎麼辦呢?
吳鞠通認為,濕與熱相合好比油與麵合, 膠結難分,如油入麵,因為熱在裡面,濕在外面, 所以 先祛濕後清熱( 濕退熱孤)。

如何祛濕呢?
吳鞠通發明了宣上、暢中、滲下三位一體的祛濕法,擬出了「三仁湯」這個方子。

先是針對三焦不同的位置,給予相應的藥物去宣暢三焦,這樣一來,三焦的水道通暢了,濕邪就能暢通而去;之後,藥方中又結合了一些少量輕度的清熱藥材,達到 「祛濕清熱而不至於生寒」的治療效果。

三仁湯組方
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通草、滑石、半夏、竹葉

杏仁可以在上焦開肺氣; 薏苡仁可以瀉下焦濕邪。

白蔻仁是什麼呢?大家在菜市場賣乾貨的地方能看見它的身影,當然中藥房和超市也有賣。白蔻仁經常被當作香料使用,有些人喜歡在燉肉時放一點兒。中醫認為,白蔻仁辛溫芳香,可以醒脾,入中焦。脾被濕困住了以後不通暢,不能進行運化作用,而 白蔻仁則可以讓脾醒過來工作。

因此,使用這三味藥後,上焦開了,中焦醒了,下焦利了,剩餘的幾味藥也配合著君藥(主要藥材),一起協同作戰,便把濕熱之邪從三焦清理出去了。

「三仁湯」對於祛除三焦濕邪、調理脾胃功能有顯著的功效,不過, 這畢竟是藥方,使用時須經正規醫師辨證加減。作為日常保健之用時,大家可以把「三仁湯」替換為「三仁粥」,尤其是在夏季濕熱的天氣下,對健康很有幫助。

三仁粥的做法:

【材料】
・薏苡仁三十克
・粳米五十克
・白蔻仁六克
・炒杏仁五克。

【做法】
1. 炒杏仁去皮、尖後剁碎;白蔻仁剁碎。
2. 將薏苡仁和粳米一起熬粥,起鍋前五分鐘,放入炒杏仁碎、白蔻仁碎。

【用法】每天一至二次,連服三至五日。

【功效】升上、暢中、利下,幫助身體在暑濕中恢復平衡。

*貼心提醒:
杏仁可以潤肺散滯,但是因為苦杏仁的種皮和胚芽部分含有劇毒氫氰酸,所以食用時一定要去除皮、尖。這三仁相配可以發揮升上、暢中、利下的作用,幫助身體在暑濕中恢復平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4 22:03 , Processed in 0.1526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