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復: 0

[保健資訊] 使用耳機小心娛樂性聽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17 21:4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使用耳機小心娛樂性聽損

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宅經濟升溫,個人化娛樂活動如追劇、聽音樂、手機遊戲等使用量飆高,有鑑於此,長期關注聽損議題的華科慈善基金會公布「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網路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民眾會因處於通勤吵雜環境下,自動調高耳機音量,長時間使用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

為瞭解台灣潛在「娛樂性聽損」的風險,華科慈善基金會在網路上進行「耳機使用習慣」網路調查問卷,共回收1202份、參與者平均為29歲。華科慈善基金會聽力中心主任黃詠耀分析問卷結果,高達92%答題者有使用耳機習慣,最常用來聽音樂、追劇、打遊戲等。雖然幾乎所有人(98.7%)都知道過大音量會損害聽力,但超過10%使用者坦言沒有注意過音量或習慣將音量開到超標(>75%),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也與他們聆聽的環境有關,超過六成使用者會在噪音環境下聆聽耳機(如搭乘交通工具時),而且有超過半數的人會調高耳機音量,以避免聽不清楚。

黃詠耀舉例經實測發現,大眾運輸平均音量約75-85分貝,一般人在80分貝環境下為了要聽得清楚,聆聽耳機時音量往往會調升到85-90分貝,因此本來是嫌交通工具聲音太吵,但這樣的舉動反而讓自己置身於更大的噪音環境之下。

此外,調查顯示每次使用耳機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者約有44%,更有近三成是根本不休息、甚至戴耳機到睡著!意即每三人至少有一人是超時用耳。黃詠耀指出,在音量沒有控制好的狀況下長時間使用耳機,將造成聽力的傷害。

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張益豪醫師表示,娛樂性聽損的潛在高風險族群,主要源自高工時、長期接觸噪音且沒有休息,比如長時間在酒吧、夜店、KTV、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工作,或本身從事樂團、音樂產業人員、電競選手等;一般人則可歸因為使用行為超標,比如許多人騎腳踏車、跑步、上健身房、打電動、追劇,都習慣長期佩戴耳機。

張益豪醫師表示,聽損患者初期可能會有耳鳴現象,影響睡眠品質、情緒焦慮,反覆惡性循環下工作效率與家庭氣氛每況愈下,但他們當下未必意識到與聽損有關,因此必須提高潛在病患的病識感。

華科慈善基金會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大力推動「聽力66原則」,建議控制耳機音量<60%、聆聽時間<60分鐘,適時適量才能安心享受影音快感!耳鼻喉科張益豪醫師也指出聽損不可逆,建議長期暴露於高音量環境與耳機使用頻繁者,每2-3年做一次聽力檢查。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 10:44 , Processed in 0.1119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