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復: 0

[認識疾病] 乾癬 至少引發35種疾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1-10 09: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乾癬 至少引發35種疾病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乾癬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因全身性發炎,恐廣泛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引發至少35種疾病。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教授表示,乾癬患者的全身性發炎反應,更能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根據過去研究顯示,乾癬患者的心臟病罹病率,較一般人高出1.3倍;提醒,若病友不採取積極治療,在共病的交互影響下,反而會讓乾癬的免疫問題成為體內的未爆彈。

蔡呈芳教授指出,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乾癬屬於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患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蔡呈芳教授補充,在門診上,最常見的共病影響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狀況,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且大多數的患者都會出現指甲變形的問題,若乾癬病人如果發現自己的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並且搭配關節疼痛,像是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就需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

針對乾癬的治療方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補充,乾癬是無法痊癒的疾病,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後,方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但目前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相較於傳統治療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

醫師在為病人設計療程之前,會根據患病面積將病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個等級。輕度是指病灶範圍小於全身面積3%,中度是指病灶範圍占全身面積的3~10%,而重度則是病灶範圍大於全身面積的10%。以治療的原則來說,中度以及嚴重型的乾癬患者,一開始會提供照光以及口服藥治療,若患者已經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這些治療僅能控制關節的疼痛,對於關節的破壞本身並無任何幫助。

黃毓惠醫師補充,生物製劑能標的免疫系統的特定環節以達到治療目的,不僅能改善皮膚症狀,對於共病的發生也可能到預防的效果,有助於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率。此外,生物製劑對於肝腎負擔也較小,安全性相對較高。她也提醒,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7 14:41 , Processed in 0.1314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