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復: 0

[保健資訊] 冬季好發心血管疾病醫籲做好保暖措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1-29 09: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冬季好發心血管疾病醫籲做好保暖措施

過去一年有多位台灣政經、演藝名人,正值青、壯年,卻因心臟相關疾病驟然離世,讓人不勝唏噓。根據衛生福利部國人10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8年共有19859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高居第2名。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鄧欣一醫師提醒民眾,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高齡長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務必做好保暖措施。

鄧欣一醫師指出,心血管相關疾病中,以冠狀動脈的狹窄或堵塞最為常見,病情持續進展若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近日,有一名70歲的江先生,清晨四點多,睡眠中突然不適,出現呼吸急促、喘氣,且臉唇發紫、臉色蒼白,緊急送醫後,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過關鍵時刻30分鐘緊急施做心導管手術,包括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並在醫護團隊全力照護下,江先生已順利康復出院返家休養。

鄧欣一醫師說,冠狀動脈分為左前降枝、左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共3條血管,負責供應心臟所需之血流,是心臟能量的來源。當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堵塞時,會減少或無法供應心臟血液,造成心肌缺氧,引起心臟不適,出現心絞痛等症狀,嚴重時即會導致心肌梗塞急性發作。

這位江先生過去每天至少抽1.5到2包的菸,也有嚼食檳榔、飲酒等習慣,近年都已戒除。他有高血壓、痛風、攝護腺癌等病史,平日雖然容易喘及疲累,但休息一下即好轉,並未特別留意。這次,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檢查出3條血管,分別有75%至95%的嚴重堵塞,江先生及其家人都備感訝異。

鄧欣一醫師強調,有些病人發作之前,症狀並不典型,不易早期發現,所以,平時應注意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因子。

心血管疾病的5大危險因子,分別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以及家人有心臟病的家族史。當天氣變冷、溫度降低時,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者,除了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也要做好血壓監測。尤其65歲以上的長者,務必留意頭、手、腳的保暖,多添加保暖衣物,如須外出,可配戴帽子、圍巾和手套。

鄧欣一醫師同時提醒民眾,如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畏寒等心臟病症狀發生,請立即就醫或撥打119,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12:16 , Processed in 0.0940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