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腎衰竭 初期無特殊症狀
近年來,因糖尿病與濫用藥物所引起腎衰竭的病例逐漸增加,因此透析的人口也逐年增加,根據三總腎臟內科的資料顯示,腎臟衰竭在初期並不會有特殊症狀,即使出現症狀也以尿尿有泡沫、夜尿、血尿,甚至抽血檢查都不一定會有腎指數的上升,直到腎臟約70%,受損指數才會明顯異常。
排水功能出問題是腎臟衰竭可能的併發症,當水分排不出去,病患會產生水腫的狀況,像是腳的水腫,另外腎臟衰竭也會增加心臟負擔而產生心肺症狀,因此可能有高血壓、喘、躺著或活動更喘得情形。
另外排毒功能也容易出問題,導致毒素累積,可能造成像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消化道潰瘍及出血等腸胃症狀,另外呼吸也可能有尿毒氣味;而肌肉神經症狀則包含疲倦、虛弱,或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表現焦慮不安,思睡現象、手足虛弱、四肢麻木疼痛等情況。
皮膚方面可能會有皮膚癢、皮膚變黑、容易感染發炎等情形,而生殖系統方面,在女性有可能會導致月經量減少或無月經現象,而男性則可能會出現陽萎性慾降低等其刑。
而心血管方面則有血管鈣化硬化等問題,進而容易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可能因為電解質不平衡產生致命性心律不整;而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可以造成高血鉀、高血磷、酸中毒等等而引發血管硬化,心律不整及其他心臟問題。
而血液問題則會造成貧血,並使血小板功能不良,容易出血不止等情;骨質問題則會因為高血磷併發副甲狀腺素機能抗進,’造成骨質過度破壞導致容易骨折,身高降低,變形;而內分泌功能出問題,則會紅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造成貧血,另外會造成高血壓及骨質病變等問題。
預防與減緩慢性腎衰竭惡化,應找腎臟科專醫師求診,若已知腎臟病引起的原因,要因其原因治療,像是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中藥或其他藥物(如止痛藥)造成則要停藥。
一旦檢查出有腎臟疾病,不論病因為何,血壓的控制都很重要,過高的血壓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急速惡化,建議逐步控制血壓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控制方面以低鉀低蛋白低鹽低磷為原則,可請腎臟科醫師依患者病情給予建議。
台灣新生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