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回復: 0

[認識疾病] 水腫≠腎臟病 原因很多對症下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6-5 09: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腫≠腎臟病 原因很多對症下藥

腎臟科門診常聽到病人詢問「腳到下午就會腫脹,是否腎臟有問題?」,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林靜皓表示,人體有70%由水所組成,水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般民眾往往將水腫與腎臟疾病畫上等號。事實上水腫的原因,不見得是腎臟不好所引起,引起水腫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必須對症下藥,才能降低水腫的發生率。

水腫可以分為局部性和全身性水腫。局部性水腫的原因包括靜脈曲張、靜脈炎、深層靜脈栓塞、周邊動脈阻塞、淋巴回流不良、下肢關節置換後局部循環不良,甚至局部過敏或感染也會引起水腫。全身性水腫的原因包括心臟、肝臟、腎臟、甲狀腺出現問題及藥物或營養不良引發。

醫師表示,腎臟機能衰竭,腎臟出問題通常會有全身性水腫,腎臟負責體內調節體液、清除代謝廢物與藥物、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功能,當腎臟一旦發生病變,就無法有效發揮「過濾」廢棄物和「再吸收」人體有益物質等重要功能,導致身體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及鹽分,進而造成水腫。當腎臟機能嚴重衰退,可能伴隨有血壓升高、貧血、倦怠感、尿量變少等症狀。若未即時就醫治療,未來甚至可能需要洗腎。

蛋白尿流失,原本應該要被腎臟再吸收的白蛋白等蛋白質,由於腎絲球異常,大量由尿中排泄。白蛋白負責維持人體的膠體滲透壓,大量流失的結果,造成血中蛋白質太低,也會引起全身性水腫。通常伴有小便泡沫存在,在臨床上引發腎絲球疾病的病因,可能是原發性或起因於全身性的疾病。目前糖尿病腎病變是最常見的原因,其他疾病造成的蛋白尿,就需要腎臟科醫師做更仔細的評估與檢查。

水腫時,飲食應該儘量清淡,減少鹽分的攝取;晚上睡覺時,將下肢墊高,促進循環,使水腫緩解。避免久坐久站,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靜脈回流,消除水腫。

水腫的原因很多,診斷上須詳細詢問過去病史、過敏史及用藥史,配合理學和實驗室血液、尿液、胸部X光及超音波等檢查。務必找對醫師接受診察,得到正確的診斷,才可做出適當的處置對症下藥。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1 02:41 , Processed in 0.1039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