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復: 0

[認識疾病] 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易敗血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12-27 09:19: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易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腦膜炎、神經發展障礙等問題,甚至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一般足月兒發生率為千分之一至四,死亡率約3%;但極低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早產兒的機率,則高達10-40%,死亡率可達25%。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團隊進一步研究後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也證明腸道的細菌可因此轉移到全身造成敗血症。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醫師表示,這些發現可以提供新生兒科醫師研究預防新生兒敗血症的新方向,若能夠改善或改變早產兒的腸道菌叢,或許可以降低他們發生晚發性敗血症的機率,進而減少早產兒死亡或後遺症的發生。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李建忠醫師指出,科學家已經證實,腸道內有獨立複雜的神經系統,以及人體最大的微生物菌叢,而且腸道神經系統和微生物菌叢的發展,有可能影響大腦的功能,並和許多成年健康如神經退化疾病、情緒行為或代謝疾病等有關,所以腸道又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新生兒和嬰幼兒是腸道菌叢發展最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腸道菌叢變化,可能影響以後甚至成年的健康。早產兒由於腸道尚未成熟,出生後受到疾病治療和照顧環境影響,腸道菌叢無法如健康足月般正常發展,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醫師和科學家「懷疑」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可能會增加早產兒壞死性腸炎、慢性肺病、新生兒敗血症、神經發展遲緩,甚至視網膜病變等早產兒常見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團隊領先亞洲國家,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的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成果已刊登於2021年10月的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inMicrobiology)」。團隊共研究32個非常低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和10個健康足月兒,追蹤半年的時間觀察是否發生敗血症。

李建忠醫師表示,目前有關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較容易發生敗血症的證據仍非常有限,全球僅有英國、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發表過六篇相關的文獻。林口長庚新生兒科團隊的研究,提供了亞洲(東方國家)的資訊,並比較從出生到兩個月的腸道菌叢變化,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的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也證明腸道的細菌可以因此轉移到全身造成敗血症。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林瑞瑩醫師強調,目前並沒有很好預防新生兒敗血症的方法,對於預防早發性敗血症,還可以針對高風險的新生兒在生產前後給予抗生素使用,降低感染機率,但對於晚發性敗血症並沒有任何有效的預防方式。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7 19:51 , Processed in 0.0841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