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回復: 0

[保健資訊] 情緒篩檢及早發現憂鬱青少年 給予適當診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2-12 08:2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情緒篩檢及早發現憂鬱青少年 給予適當診療

開學了,除了做好防疫措施,更要關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開學期間進行情緒篩檢,有助於及早發現憂鬱青少年並給予適當協助與診療。根據一篇發表於二○二一年五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的研究指出,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八•三增加到二○一六年的百分之十三。僅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接受治療。而校園進行憂鬱症普篩,有助於憂鬱症狀的青少年被辨識出的機率。

該研究由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所進行,研究者於二○一八至二○二○年間,將賓州十四所學校九至十二年級共一萬二九○九名青少年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進行病人健康問卷的普遍篩檢,另一組則進行學校的常規標靶篩檢(篩檢認為可能有問題者),在篩檢中出現可能的憂鬱行為者會被轉介給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進行追蹤,並採用參與式行動方法,與參與的學校合作,運用學校現有資源提供干預措施。結果發現,與標靶篩檢組相比,接受普遍篩檢的青少年被識別出憂鬱症狀的機率高出五•九倍,被確認需要治療的機率高出三•三倍,開始憂鬱症治療的機率高出二•一倍。另當研究者整合當地的知識和資源時,新的干預措施更有可能被採用並持續下去。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分享,上述研究顯示憂鬱症普篩,可及早發現有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運用或整合現有資源給予青少年及時協助,可避免憂鬱症狀惡化達到預防的效果。她說明,青少年時期正好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的身心轉型期,容易產生不同層面的適應問題,若學校能藉由憂鬱症普篩找出高關懷族群並及時給予協助,化被動為主動,在輔導工作上有積極的意義,在台灣,教育部也已積極推動校園高關懷群的普篩,通常在大一新生入學後實施,藉此達到憂鬱與自殺的防治。胡延薇提醒,即便施行普篩也是會有漏網之魚,其中原因包含施行時間點、施行的次數、相關人力的配合(如長期追蹤、後續轉介),建議除了普篩外,透過師生與同學間彼此的關懷,建立自身情緒檢視的習慣,以及瞭解心理健康相關資訊並懂得適時紓壓維持健康身心,會是更好的防範方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顯示,校園進行憂鬱普篩,可提高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現率與就診率,建議台灣除了在大學進行也應該要在高中實施,學校可以和地區的醫療資源結合,雖然醫師進入高中校園不能直接開藥,需要由家長陪同孩子就醫,但常規標靶篩檢有便於憂鬱青少年的後續追蹤治療。葉雅馨說明,青少年憂鬱症往往以非典型的形式呈現,主要可分成七種形態:1.身體出現很多小毛病、2.暴食/厭食、3.過度在意自己的身材、4.強迫性思考、5.恐慌、6.情緒起伏強烈、7.性格大變,父母較難覺察家中的青少年是處於叛逆、憂鬱情緒還是罹患憂鬱症,反倒是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老師,較容易從眾中發現差異,同儕也相對容易發現自己的朋友是否與以往不同,葉雅馨建議學校除了進行憂鬱症普篩更要重視心理健康促進的知能傳遞,建立學校老師和青少年懂得憂鬱症的辨識、預防及適時尋求協助。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8 12:13 , Processed in 0.1457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