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回復: 0

[保健資訊] 年齡越小易出現高度近視 可能導致失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3-22 08:5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年齡越小易出現高度近視 可能導致失明

近年3C產品盛行,加上姿勢不正確,孩童出現近視比例增高,度數增加就像溜滑梯無法控制,年紀越小越容易出現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會造成白內障、綠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出血、黃斑剝裂、後眼球後凸及黃斑退化等眼球併發症,有可能導致失明,且治療效果有限,不可不慎。

根據國健署統計分析,近年6至18歲近視發生率提早、盛行率也提高。衛福部新營醫院眼科主任洪國磯醫師表示,兒童近視、遠視及散光等眼睛疾病都屬屈光異常,即眼睛聚焦出了問題。近視成因少數與遺傳有關,大多為後天環境,如戶外活動不足或長時間近距離工作,尤其幼童提早學才藝、上網、打電動、看電視或做功課等,都是導致近視誘發因子。

當近視發生後,國中小每年約增加100度、高中每年增50度、大學增廿五度,年紀越小出現近視,越容易有高度近視。洪國磯醫師表示,一旦出現近視,需尋求眼科醫師協助,目前多透過睫狀肌鬆弛劑(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形術、改變生活習慣、戴眼鏡矯正及雷射屈光手術等方式控制與治療。

洪國磯醫師指出,使用睫狀肌鬆弛劑可有效減緩近視加深,但有怕光及近物看不清副作用,雷射屈光手術需18歲以上,不能治療視網膜併發症。角膜塑型術如同近視雷射光手術,主要是改變角膜弧度來改變光線屈折力。角膜塑型鏡片依據眼瞼構造,鏡片外弧彈性設計以利鏡片定位,防止重影出現;鏡片內面周邊弧作成托力克形狀,最多可降低角膜散光四百度。

防治近視行動最好提早到幼兒階段。洪國磯醫師建議應增加白天戶外活動,每日約2至3小時,用眼半小時應休息5至10分鐘,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超過1小時,看書或電視應保持姿勢端正,每半年定期檢查視力,由眼科醫師做散瞳檢查度數變化,從建立良好生活型態、保護視力開始,就能遠離惡視力威脅。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9 01:12 , Processed in 0.1871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