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回復: 0

[認識疾病] 抗血管新生療法 拯救肺腺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4-4 09:38: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抗血管新生療法 拯救肺腺癌

肺癌在各國向來都是死亡率排名前三的癌症種類,近年來在台灣發生率更是向上攀升,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李純慧醫師表示,對於肺癌的治療,除了原本的化療、標靶、免疫療法之外,也有副作用較低的「抗血管新生療法」,以阻斷腫瘤養分供給使腫瘤凋亡,也阻斷其進一步擴散的能力,斷了肺腺癌的後路。

李純慧醫師指出,抗血管新生療法在許多癌別都有其治療角色,對於具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突變的第四期肺腺癌患者,可考慮配合標靶治療;不具備基因突變者,可經醫師評估後使用傳統化學治療,搭配免疫與抗血管新生單株抗體合併療法。

李純慧醫師舉例說明,肺腺癌第4期54歲張先生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突變,初診斷時原發腫瘤已接近10公分,經持續8個月的多次標靶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縮小為不到1公分,原本劇烈咳嗽與胸悶的情形獲得大幅緩解,已經能從事他最熱愛的高爾夫球運動。

另1例,肺腺癌4期77歲黃先生就有腦部轉移,左側肢體無力,在接受化療合併免疫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後半年,肺部腫瘤縮小且肢體無力也獲得改善,原本臥床不起能在旁人協助下步行,大大減輕病人與家屬的生活壓力。

李純慧表示,許多癌症的生長、發展、侵犯及轉移,已經被證實和血管新生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腫瘤生長超過0.5公分時,便不能靠滲透作用自外界取得足夠的養分及氧氣,必需藉由新生的血管來獲取生長所需的養分及氧氣;所以,阻斷血管生成的「抗血管新生療法」,藉由中斷腫瘤的養分供應,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李純慧醫師說,抗血管新生治療的目標在血管內皮細胞,不像化學或標靶治療在腫瘤細胞。理論上,藥物作用在血管內皮細胞,較不會讓癌細胞產生變異且比較不會產生抗藥性;另外,「抗血管新生療法」也克服了傳統化學治療藥物無法直接進入腫瘤細胞的缺點。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9 09:36 , Processed in 0.0889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