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回復: 0

[保健資訊] 男嬰「馬蹄內翻足」 出生兩天「踝足支架」矯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5-17 02: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蕭安芳主任指出,除了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外,還有約10%是有家族史,也有屬於結構性的內翻足,是在母胎內因足部神經、肌肉或骨骼發育不正常所致,在治療上較為複雜。

一名男嬰一出生就發現左腳掌有「馬蹄內翻足」現象,立即接受踝足支架矯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表示,由於一出生寶寶的足部較柔軟,最容易矯正,治療效果最好,同時提醒有類似情形的寶寶家長,千萬不要迷信要等到滿月才接受治療。

姿勢性「馬蹄內翻足」 胎內壓迫導致
蕭安芳主任表示,該男嬰是屬於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在母胎發育過程中足部是正常的,在某種情況下在胎內受到壓迫,才導致左腳掌內翻,出生第二天就接受治療。

蕭安芳主任指出,除了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外,還有約10%是有家族史,也有屬於結構性的內翻足,是在母胎內因足部神經、肌肉或骨骼發育不正常所致,在治療上較為複雜。

「踝足支架」矯正 為男嬰量「足」訂做
一旦發現新生兒有內翻足現象,無需迷信一定要等待滿月後才接受治療,越早接受治療,其矯正的效果越好。

復健部為該男嬰量「足」打造「踝足支架」來矯正腳掌內翻,隨著寶寶足部的成長,每二到四周就要更新踝足支架,而且踝足支架必需逐漸往內翻的反方向拉扳,好讓腳掌回到正位,復健師每天都要床邊替男嬰做踝關節鬆動徒手治療,讓踝關節更柔軟加速矯正效果。

矯正持續三個月 後續追蹤確認成效
蕭安芳主任提及,踝足支架矯正需持續三個月,母子不可能在產後護理之家住這麼久,因此會教導媽媽正確的居家復健方法,後續將持續門診追蹤,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通常會有較佳的復健矯正效果,若保守治療矯正效果不佳,少數寶寶可能會需要手術介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31 22:55 , Processed in 0.1240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