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回復: 0

[保健資訊] BMI身體質量指數是什麼?怎麼計算BMI正常值標準?男女理想身高體重與年齡 一圖秒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0-21 18:3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MI值是許多人一想到體重、減肥的相關議題,首先想到也最為熟悉的指標之一,但隨著科學研究進步與醫師、營養師的正確衛教更為普及,近年來針對瘦身減重與理想標準體重的判斷指標,漸漸地不僅參考只透過身高體重換算的BMI值,腰圍、體脂率等指標也更受重視。

但是,計算BMI真的已經過時了嗎?為什麼許多研究或疾病判斷標準仍採用BMI值呢?以下就從可幫助快速換算BMI的計算機測試開始,一步一步了解針對男女不同年齡的建議BMI標準,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BMI範圍所代表的意義吧。

BMI身體質量指數是什麼?和體脂肪有什麼不同?

BMI是除了身高體重之外,在評估一個人的體態中最常聽到的指標之一,這個指標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BMI是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的縮寫,由一位比利時數學家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於1830年代所發明。當時他認為透過大量的身高體重數據累積、互相比較,就能夠找到「普通人」的理想體重,並在過程中發現體重通常會隨著身高的平方增加。

實際上,BMI這個名詞直到1972年才被Ancel Keys等人在《慢性疾病期刊》中首次使用,Keys認為這個指標「即使並非十分令人滿意,至少與其他相對肥胖的評估指標一樣好」。不過Keys也明確評判,BMI或許能在人口研究上有所幫助,但並不適用於個體評估。不過由於其簡便性,BMI至今仍在初步診斷上被廣泛使用。

另一方面,與BMI同樣常被用作判別是否肥胖的指標,還有體脂肪率與腰圍。其中,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衛教資料指出,體脂肪具有儲存及提供能量、幫助人體保暖、保護內臟等功能,雖然不是越低越好,但過高的體脂肪仍代表著肥胖與對身體的危害。

人體的重量來自不同組成,包括肌肉、脂肪、骨骼、水分等。而體脂率的計算,就是「體脂肪重量」佔「體重」的百分比;由於男性與女性的身體組成不同,體脂肪的正常值也會依據性別而有差異,男性體脂肪率正常值為15~25%,女性則為20~30%

BMI計算公式怎麼算?單位是什麼?一表看出男生女生理想身高體重範圍標準與正常值

BMI的計算公式,是透過一個人的身高來計算出理想的體重區間,其中身高的計算單位為公尺,體重的計算單位為公斤。因此,BMI的計算公式如下: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理想的BMI值應介於18.5∼24之間。如果BMI值小於18.5,通常被認為體重過輕;而如果BMI值超過24,就意味著你該開始注意自己恐怕已越過了標準體重的界線,要多加注意肥胖問題與健康了。

BMI值        意義
<18.5        體重過輕
18.5~24        健康體重
24~27        體重過重
>27        肥胖
由上面的公式可知,BMI計算只採用了身高、體重來換算,與性別男女、年齡大小都沒有關係。此外,如果想簡單對照自己的身高體重是否標準,也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成人健康體重對照表」資料,看看自己的身高對應體重,是否有落在正常健康體重範圍內,或是已經達到過重、肥胖等需要注意的BMI值喔。
身高(公分)        正常體重範圍(公斤)
18.5≦BMI<24        體重過重範圍(公斤)
24≦BMI<27        肥胖(公斤)
BMI≧27
145        38.9~50.4        50.5~56.7        56.8
146        39.4~51.1        51.2~57.5        57.6
147        40.0~51.8        51.9~58.2        58.3
148        40.5~52.5        52.6~59.0        59.1
149        41.1~53.2        53.3~59.8        59.9
150        41.6~53.9        54.0~60.7        60.8
151        42.2~54.6        54.7~61.5        61.6
152        42.7~55.3        55.4~62.3        62.4
153        43.3~56.1        56.2~63.1        63.2
154        43.9~56.8        56.9~63.9        64
155        44.4~57.6        57.7~64.8        64.9
156        45.0~58.3        58.4~65.6        65.7
157        45.6~59.1        59.2~66.5        66.6
158        46.2~59.8        59.9~67.3        67.4
159        46.8~60.6        60.7~68.2        68.3
160        47.4~61.3        61.4~69.0        69.1
161        48.0~62.1        62.2~69.9        70
162        48.6~62.9        63.0~70.8        70.9
163        49.2~63.7        63.8~71.6        71.7
164        49.8~64.5        64.6~72.5        72.6
165        50.4~65.2        65.3~73.4        73.5
166        51.0~66.0        66.1~74.3        74.4
167        51.6~66.8        66.9~75.2        75.3
168        52.2~67.6        67.7~76.1        76.2
169        52.8~68.4        68.5~77.0        77.1
170        53.5~69.3        69.4~77.9        78
171        54.1~70.1        70.2~78.9        79
172        54.7~70.9        71.0~79.8        79.9
173        55.4~71.7        71.8~80.7        80.8
174        56.0~72.6        72.7~81.6        81.7
175        56.7~73.4        73.5~82.6        82.7
176        57.3~74.2        74.3~83.5        83.6
177        58.0~75.1        75.2~84.5        84.6
178        58.6~75.9        76.0~85.4        85.5
179        59.3~76.8        76.9~86.4        86.5
180        59.9~77.7        77.8~87.4        87.5
181        60.6~78.5        78.6~88.4        88.5
182        61.3~79.4        79.5~89.3        89.4
183        62.0~80.3        80.4~90.3        90.4
184        62.6~81.2        81.3~91.3        91.4
185        63.3~82.0        82.1~92.3        92.4
186        64.0~82.9        83.0~93.3        93.4
187        64.7~83.8        83.9~94.3        94.4
188        65.4~84.7        84.8~95.3        95.4
189        66.1~85.6        85.7~96.3        96.4
190        66.8~86.5        86.6~97.4        97.5
另一方面,由於兒童、青少年仍在生長發育,在每個年齡時的身高、體重變動都有所不同,因此兒童與青少年的BMI標準值也與成人不同,而是需要根據男女性別、年齡來判斷是否有過重或肥胖問題。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資料,2~18歲的兒童與青少年,可根據年齡與性別,對照BMI屬於正常、過重或肥胖。

現行BMI換算標準不能全信?科學研究指出:BMI值落在這範圍更長壽

雖然BMI可以用最簡單的身高、體重直接計算出來,但近年來在健康減重領域,受到重視的程度卻逐漸減少,更多醫師會提醒民眾注意自己的腰圍、腰臀比、體脂率、體脂肪量、肌肉量等數值是否標準。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由於BMI並不考慮體重來自脂肪、肌肉或骨骼,Stella營養師在《營養師百問百答》書中提到,與一般人差異較大的運動員、懷孕或哺乳婦女、未滿18歲青少年、虛弱的高齡者都不適用一般的BMI標準值。

蔡明劼醫師撰文說明,BMI能大致呈現一個人的體態,且只需要身高、體重即可換算BMI值,因此在醫學研究上仍會使用BMI作為判斷指標之一。不過,對於運動員和泡芙人來說,BMI都可能失準,因為運動員肌肉量偏高,其BMI的換算標準與一般人應該有所不同;而泡芙人則是相反,BMI雖然落在標準值正常範圍內,卻可能有體脂肪過高、肌肉量偏少的隱患。

由營養師所經營的部落格「營養共筆」中就曾有文章提到,2010年的《肥胖(Obesity)》期刊中,追蹤一萬多名25歲以上加拿大健康成人12年的研究發現,若BMI小於18.5或大於35,死亡風險都會顯著增加;而若BMI落在25~30之間,死亡風險則會顯著下降;而在2013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中的研究結果同樣顯示,體重過重的人相較於BMI正常的人,死亡率顯著下降,而二級與三級肥胖者的全因死亡率則是顯著增加。

王思恒醫師撰文說明,運動員可能有著較高的BMI與較低的體脂肪,而不運動的一般人則相反,然而考量到肌肉對人體的保護作用,以及體脂肪過高的危害,BMI較低的一般人並不一定比較長壽。也有研究顯示,BMI高但肌力較強的人,其死亡率並不會上升。

相對來說,BMI低為什麼也與死亡率增加有關呢?王思恒醫師猜想,BMI的族群肌肉量也較低,而較高的肌肉量通常與胰島素敏感度較高、跌倒臥床風險較低、運動習慣與活動量較高等健康指標相關。

如何補足常見BMI計算方法的缺陷?參考年齡與男女性別差異的體脂率

由以上說明可知,BMI最常見的缺點,就是無法看出一個人的體重組成,究竟是肌肉或脂肪較多?體脂肪量是否落在健康的範圍內?不過,由於BMI計算方便,在生活中還是很常被用來初步判斷體態是否健康;那麼我們應該同時參考哪些指標,才能避免BMI指標的缺點所帶來的偏誤呢?

當我們談到健康體態時,最需要重視的就是身體組成中脂肪所佔的比例,因此除了BMI以外,同時也要重視腰圍與體脂率。首先,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腰圍能夠反映腹部肥胖的程度,因此也被用於判斷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健康腰圍的標準值,男性為<90公分、女性則為<80公分。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透過體脂率,來知道自己的身體組成中,脂肪的比例是否可能危害健康。要注意的是,BMI指數雖然對於成年男女通用,標準值都落在18.5~24之間,但由於男性與女性天生的身體組成不同,標準的體脂率就會因為性別與年齡而有差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9 20:11 , Processed in 0.0950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