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回復: 0

[保健資訊] 自我血糖監測仍控制不佳? 專家揭「控糖新助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1-13 18:57: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連續血糖監測器是將血糖感應針置入皮下,病人可用手機下載連續型血糖監測儀之應用程式,並與醫師、營養師、衛教師建立line群組,將飲食狀況以拍照的方式傳入群組及輸入日常活動、用藥等情況,取代傳統的文字紀錄方式

劉小姐長期在代謝內分泌科看診,因倚賴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又因睡眠、活動、飲食不定,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經醫師評估後建議可採健保給付的即時型連續血糖監測器,將感應針置入皮下7天,每五分鐘呈現一次血糖數值,一天自動記錄288 次,可以「親身體驗」生活型態改變與血糖變化的關係,並做為日後飲食及活動改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的依據,目前劉小姐有70 % 以上的時間血糖值落在目標範圍內(70-180 mg/dL),血糖趨於穩定狀況。

連續血糖監測器 取代傳統文字紀錄
新竹臺大分院營養室組長黃淑俐營養師表示,此種連續血糖監測器是將血糖感應針置入皮下,病人可用手機下載連續型血糖監測儀之應用程式,並與醫師、營養師、衛教師建立line群組,將飲食狀況以拍照的方式傳入群組及輸入日常活動、用藥等情況,取代傳統的文字紀錄方式,營養師能依據病人傳送的照片更精準計算食物成分與熱量,給予及時專業的意見。

病人於感應針留置7天後拆機,將由醫師、營養師、衛教師等醫療團隊共同討論個案7天血糖的變化,再與病人、家屬約訂時間解釋判讀的結果,以更能瞭解與學習掌控血糖變化。

低血糖有時無症狀 監測儀器會發出警訊聲音
黃淑俐營養師進一步指出,在飲食方面個案大多不明白胰島素劑量與飲食成份的相關性及調節之道,藉由連續血糖監測的過程,與飲食紀錄的影像傳輸,指導個案將各類食物分別秤量,以便說明含醣類食物、含脂肪、蛋白質等食物對飯後血糖在不同時間的影響,因此能夠實際計算醣類/胰島素之比值,讓病人更能學習自我監控及保健。

另有時候低血糖的發生並沒有症狀,連續血糖監測儀除了可以呈現血糖趨勢,還會發出警訊聲音,提醒病人及時處理,衛教師也可協助確認處理方式是否正確,予以指導保護病人的安全。

健保給付對象有限制 有需求者也能自費
雖然連續血糖監測健保給付適應症主要為第一型糖尿病(領有重大傷病證明) 且血糖控制不佳的門診病人,但自收案以來,亦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同意自費參與;黃淑俐營養師說,藉由醫師、營養師、衛教師等醫療團隊共同執行專業化、個人化胰島素及飲食的調整,以保障病人安全,並達到讓病人自主控制糖尿病血糖的目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7 17:16 , Processed in 0.1398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