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回復: 2

[保健資訊] 精神不好該怎麼辦? 醫師教你如何自我療癒(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2-6 02:18: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在精神層面有不舒服、受傷,可以試著先照顧自己,醫師建議可以練習「3-3-5-1自我療癒步驟」

當我們和別人表示自己精神不好、提不起勁,對方不一定能理解,此時,就算去掛號看精神科醫生,也不一定能看出個所以然,因為在健保制度中,疾病都有一定的診斷標準,精神不佳要達到疾病診斷標準,還有很長的距離。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醫師表示,此時民眾自己要知道如何救急,如同做菜時被刀割傷,被熱油燙到,知道該怎麼護理傷口,在精神層面也一樣,有不舒服,有受傷,可以試著先照顧自己,建議可以練習「3-3-5-1自我療癒步驟」。

3-3-5-1自我療癒步驟 先了解「自我覺知」
當你自己已經有點不太愉快、不太舒服了,這時要怎麼做才好呢?胡海國醫師建議,可以練習「3-3-5-1自我療癒步驟」,也就是3個自我覺知項目,3個自我救急方法,5個日常生活行動,加上1套每天生活習慣的精神健壯之道。

所謂的3個自我覺知項目指的是「警覺腦力已不足以應付當前內外在要求及壓力」、「瞭解自己的個性」、「瞭解自己生活環境的特性」。

胡海國醫師表示,首先要認識腦力不夠,再來就是要瞭解它很容易引起惡性循環,讓你越來越沒有信心,脾氣越來越不好,心情越來越不好,執著在意的事開始鑽牛角尖,越想越不對。

胡海國醫師指出,民眾自己要盡量避免惡性循環,以免惡化達到醫學診斷的疾病標準,在這段初期醞釀時期,民眾可以先停下來,暫時休息,瞭解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否易緊張,是否力求完美等,觀察、衡量生活環境中(包含職場、家庭等),對自己有利與不利的條件,可為與不可為之情境等,再進行自我療癒。

3個自我救急的方法 必要時應尋求協助
而關於自我救急的方法,胡海國醫師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定靜操練,安定平靜自己」,運用簡單的呼吸引導技巧,先讓自己安定平靜下來,然後好好觀察自己的環境,了解是自己個性的問題?或外面環境有人特別針對?假如說沒有安定、平靜的心思,就不容易判斷並了解自我跟外界環境的互動與影響,因此想要釐清關係,需要自我覺知。

而第二要做的是「卸下壓力的重擔」,胡海國醫師提到,民眾如果覺知自己腦力負擔過重,壓力反應太強,感到不舒服,就得簡化生活,騰出一些休息、放鬆的時間,減少壓力之負荷。

最後,胡海國醫師提醒,必要時要找他人或專業人員幫忙協助,民眾在自我努力後仍無法化解壓力負荷過重的困擾時,就得請他人協助,不要硬撐。
 樓主| 發表於 2023-2-7 03:39:26 | 顯示全部樓層

精神不好該怎麼辦? 醫師教你如何自我療癒(中)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醫師表示,經過自我覺知、自我救急方法,觀察、了解自己與環境後,要做好5個自我療癒的行動。

若發現自己已經有點不太愉快、不太舒服了,這時要怎麼做才好呢?胡海國醫師建議,可以練習「3-3-5-1自我療癒步驟」,經過前述自我覺知、自我救急方法,觀察、了解自己與環境後,要做好5個自我療癒的行動。

自我療癒行動 5招學起來
3-3-5-1自我療癒步驟中的「5」,代表著5個自我療癒的行動,包含自我定位、用心生活、肯定用心的成就、對肯定的方向有信心、持續向新的方向前進。

關於「自我定位」,胡海國醫師表示,就是定位自己的角色,簡單來說,在家庭中,孩子就做好身為孩子角色的事情,有良好優質的親子互動;在職場上,雇員就做好身為雇員的角色,與老闆有良好的老闆與雇員角色之互動,享有工作樂趣與成就。

而「用心生活」,指的是定位以後每天用心經營日子。胡海國醫師指出,若原先角色需重新定位,就要用另一個角度,去推動每天生活的步調,或者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肯定自己、獲得信心 持續前進
再來,要「肯定用心的成就」。胡海國醫師表示,民眾要給自己鼓勵,肯定「我這樣做可以」,譬如人際互動上跟某位同事相處不愉快,就稍微調整一下應對方式,以新的方式相處或應對,若得到「對方反應好像不錯」的感覺,就知道「這樣是可以的」,這就是很棒的小成就。

此外,還要「對肯定的方向有信心」。胡海國醫師提到,有新的、良好的狀態出來,每天就有新的收穫,對這個新的方向,就可以預測有良好的結果,因而滋生信心。

有了信心以後要「持續向新的方向前進」,胡海國醫師表示,如此才可以給自己一個新的可能性,每天都這樣過日子,都有新的、良好收穫的可能性,這就是新的生命,而新的生活方向就發展出來。

在經過以上定位以後,用心去做,得到小成就後重視它,跟自己說:「我這樣做可以」,產生信心,每天繼續向前走,如此可以給自己一個新的可能性,新的生活方向也會因此出現。不過,胡海國醫師再次提醒,如果還是行不通,請尋求精神醫療協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3-2-8 04:04:06 | 顯示全部樓層

精神不好該怎麼辦? 醫師教你如何自我療癒(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民眾如果有精神困擾或疾病,胡海國醫師提到,民眾要做的是將個人心力放在提昇精神健壯度上,提升整體的精神生活。

如果有精神疾病民眾該如何幫助自己?胡海國醫師表示,精神疾病治療不只有藥物,民眾要善用精神健康評估量表,在疾病中也要健康生活,藉由自評衡量精神健康各個層面的健壯度,提升整體的精神生活。

善用精神健康評估量表 了解整體狀態
許多民眾常會在看診時抱怨自己很焦慮、恐慌,尤其身體有疾病的人,每天都在煩惱著各種事情。胡海國醫師表示,「擔心是人之常情,叫你都不要擔心,這違反人性」,但過度擔心會影響睡眠,種種的焦慮也會引起自律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許多症狀產生。

民眾如果有精神困擾或疾病,胡海國醫師提到,可以運用精神健康評估量表幫助自己,知道自己整體的精神健康狀態如何,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針與計畫、使用的藥物種類和劑量等,這些都交給醫生,民眾要做的是將個人心力放在提昇精神健壯度上。

此外,胡海國醫師建議,有精神困擾或疾病病人要建構愉快的感覺,建構與外界人事物和大自然的連結,去外面公園散步,外出走走,疾病只是一小部分,民眾若經營精神生活大面向,就更可療癒生活裡面疾病的那一小部分。

精神內涵有4面向 精神疾病只是一小部分
疾病要治療,得跟醫生好好合作,但也不能忘掉整個精神的內涵,要讓它豐富。胡海國醫師表示,精神內涵包括心身健康、生活掌握(心理安全)、個人價值與家庭健康四面向,在四個面向中,若只有一個面向分數低,其他各面向分數依然可以越來越高。

胡海國醫師指出,精神疾病只在某一部份生病,還有很多精神功能良好的面向,例如精神疾病病人的人際關係應對進退可以是優良的,可以跟鄰居相處非常好,可以和他們聊天讓自己很愉快,這其中就有疾病會痊癒的信心內涵。

胡海國醫師表示,整體精神健康上,一小部分因為精神疾病而不舒服,但其他部分可以是很好的,因此若是某部分不舒服、有疾病,那就接受它,如同身體某器官有疾病,一樣要看醫生,要按醫囑服藥,但是整體精神的健壯度,整體精神內涵的人生幸福感,還是要向上提升。

另外,各面向精神健康得分均優良,是很重要的,胡海國醫師提到,這樣病人對自己繼續向前走會更有底氣與信心,精神疾病的醫療也就更有把握,所以治療不是只有用藥,也要用心和外界環境多加互動,增加與外界環境的多元連結,建構精神內涵的豐富度,將精神的各個面向整體提升,不只可以過很正常的生活,而且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2 23:48 , Processed in 0.1052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