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復: 0

[保健資訊] 戶外工作者熱傷害死亡率增20倍! 如何預防、緊急處理熱傷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8-29 05:2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熱傷害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民眾皆應留意,尤其戶外工作者和其他人相比,熱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增加20倍,更要特別小心。

68歲張女士,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中午到田裡工作1至2小時後,覺得身體十分倦怠虛弱,被送往中榮嘉義分院就醫,抽血檢查發現,張女士已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經過靜脈注射及水分補充改善後才順利平安出院。

中榮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蒲柏瑞表示,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熱傷害發生的機會也因此更加提升,根據統計台灣截至去(2022)年7月13日止,連日高溫已造成263人熱衰竭就醫,而「熱傷害」發生率更在10年來暴增近9成,因此民眾應掌握預防熱傷害3要訣。

症狀、嚴重程度不同 熱傷害可分為「這些」
當身體面對高溫時,若熱調節機制失去功能,會使體內熱累積引發身體一系列不適,造成各種身體損傷,包括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等都是所謂的「熱傷害」。

蒲柏瑞醫師進一步說明,熱傷害依據症狀及嚴重程度又可以分為:

熱昏厥:突發性暈眩或昏倒
熱水腫:腳、腳踝和手的輕微腫脹
熱痙攣:小腿、大腿、肩或腹部等部位突然發生肌肉間歇性抽動,疼痛性痙攣或持績肌肉攣縮
熱衰竭:口渴、倦怠、虛弱、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大量出汗。
而熱昏厥、熱痙攣的症狀也可能同時出現中暑產生的症狀,包括頭暈、虛弱倦怠、情緒不穩、噁心、嘔吐、視力模糊、意識混亂、急性譫妄、抽搐痙攣、昏迷等。

熱傷害有6大高危險群 了解預防3要訣、緊急處理
國健署指出熱傷害有6大高危險群包含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過重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等。

不過,熱傷害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民眾皆應留意,尤其戶外工作者和其他人相比,熱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增加20倍,更要特別小心。

蒲柏瑞醫師表示,熱傷害是屬於可預防的疾病,國健署也列出了防熱傷害3要訣:

保持涼爽
補充水分:戶外工作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或高糖分飲料
提高警覺:檢查空調、監測溫度,並監測自身及其他人的身體狀況
蒲柏瑞醫師提醒,若已發生熱傷害,應先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至陰涼處休息,並給予水分或電解質補充,若為熱昏厥、熱水腫、熱痙攣,大多會自行恢復,但若是體溫有升高的情況,且皮膚泛紅、熱,就有可能出現熱衰竭、中暑,此時要想辦法降溫、脫下衣物,若仍無法散熱可以潑冰水在臉部以下降溫,並適時送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10:21 , Processed in 0.0948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