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復: 0

[保健資訊] 無聲殺手膽囊癌!醫師提醒膽囊息肉危險信號 及早防範致命風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8-4 02:3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


如果檢查發現膽息肉大於1公分,建議要考慮手術,大於1公分的膽息肉容易有致癌的風險。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中最常見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或誤認為一般的腸胃不適,例如上腹疼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治療效果差的晚期,致死率高,被稱為「無聲殺手」。

忙碌工作延誤診療 短短半年病逝
外科醫師陳榮堅在fb粉絲專頁《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曾有一位長年在非洲工作的50歲病人,在出國前被診斷出有0.8公分的膽息肉。由於息肉尺寸接近1公分,醫生建議他三個月、六個月後回診持續追蹤;然而,因為工作繁忙,他未能按時回診,一出國就是兩年沒回來。直到他發現自己突然暴瘦、臉色蠟黃,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回國後檢查發現,他已經罹患膽囊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短短半年內,這位病人就離開了人世。

醫師建議:膽息肉大於1公分需警惕
陳榮堅醫師表示,如果檢查發現有大於1公分的膽息肉,應該考慮手術切除,因為這類息肉容易有致癌風險。他強調:「大於1公分的膽囊息肉有較高風險,而小於1公分的息肉則惡性變化風險較小。」這個案例不幸且令人遺憾,但也提醒我們檢查、追蹤的重要性。

息肉的特性與風險
馬偕醫院衛教資訊提到,息肉是黏膜層增生向外突出的組織贅生物,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如鼻子、消化道,尤其是大腸和膽囊內壁都是常見的部位。長庚醫院衛教資訊進一步指出,膽囊息肉指的是由膽囊壁長出的良性贅生組織,發生率約4%。大部分膽囊息肉病灶不大,大多數的病患沒有症狀,僅少數人會感到輕微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飽餐後不適等。良性膽囊息肉以膽固醇性息肉最為常見,其次為腺肌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惡性息肉則以膽囊腺癌最常見。

膽囊癌的初期症狀容易被忽視,導致許多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定期健康檢查和早期發現是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對於膽囊息肉的患者,尤其是息肉大於1公分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及早進行手術切除,以降低癌變風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4 04:22 , Processed in 0.1586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