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5日電安徽黃山腳下屯溪市郊,一座不起眼的高不過一兩百
米的小山腹內,藏著一個大大的謎團——花山謎窟。
2000年的某天,當地老農上山打柴時,無意中踏松腳下沙土,土塊紛
紛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測的洞穴。當地政府聽說此事後,組織人
力勘查,結果使這組龐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見天日。石窟群呈線性分佈
在新安江畔連綿的花山山麓中,全長約5公里,現已探明的石窟有36
座。據考證,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
記者日前進到這裡,得以一窺洞天。其中,2號窟在半山腰,洞口呈
虎口張開之勢。入洞後隨坡下延,涼氣浸淫,回望洞口,早已霧氣騰
騰。洞內有幾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組成長80米的地下長廊。右側有一
方形洞口,入內方知廊中有廊。
令人驚奇的是,石壁上有天然形成的秋色圖和窟頂大斜面。秋色圖中
整個畫面佈滿黃棕色的秋葉,山林、高峰、民居為黑色。其中民居還
可明顯看出徽派建築的風格,前面有一條白色的小溪穿過。
大斜面是在清淤完畢後被發現的,與外面的山坡坡度一致。斜面的石
壁上可看到一行行細密的直線型鑿痕,線條筆直且連貫,給人的整體
感覺很是壓抑。這個大斜面的出現提出了一個新的謎團:在科學技術
相對落後的古代,匠人們是如何準確判斷出斜面的坡度並使之與山體
走勢吻合呢?
35號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長的引洞。走到引洞出口處,豁然開
朗,眼前空出一座驚人的地下宮殿,總面積有4000平方米。26根周長
約10米的異形石柱頂天六地,石柱周長有十幾米粗,一派豪氣、霸氣
、帝王之氣。環繞大殿有36間石房,最小者其面積僅2平方米;石房
墻壁厚薄不一,最薄處僅10釐米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洞口處的通海橋,橋下一潭清澈見底的泉水嘩嘩作
響,很可能存在活的水源。溯流而下,到了洞內最低處,石壁清晰可
見精雕細刻的花紋。雖然這裡已經位於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上下落
差有25米,但是洞內通風狀況良好,並無任何不適感覺。另外,洞窟
的怪異構造使得聲波被石壁吸收,無論多麼大聲喧嘩,在洞內都聽不
到一絲回音。
石窟為人們帶來一連串的“謎”。它們是如何建成的?為什麼要建造
這些石窟?挖出的數以百萬方石料去了何處?當年是如何開採和運輸
的?洞內有多處厚10釐米的石壁為什麼不鑿開而聽任其擋在石廳中間
?洞內石柱上的方型和圓型盲孔是做什麼用途的?如此龐大規模的石
窟群,為何至今沒見到史籍上的記載?
關於它的來歷和作用,目前共有十五種說法,分別為:石窟屯兵說;
徽商屯鹽說;史前文明說;山丘說;採石場說;皇陵說;道家褔地說
;功能轉化說;花石綱說;方臘洞說;臨安造殿說;徽州府、漁梁壩
說;殺人塢說;巨型石文化建築說。
其中佔主流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這裡曾做屯兵時的駐地和彈
藥庫之用。《新安志》上記載:“東漢時期,孫權為削平黟、歙等地
,派威武中郎將賀齊屯兵于溪水之上,後改新安江上游水域為“屯溪”
。這既解釋了“屯溪”地名的由來,也為石窟群提供了一種答案。這
種說法可由窟內遺留的矛、斧、大量未使用過的石塊,以及某些岩壁
上留有煙熏的痕跡等為佐證。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石窟是徽商為儲鹽而建。古代的徽州地理位置封閉
,通往外界的捷徑只有新安江。因而這裏成為物資集散地,徽州鹽商
們便在此開鑿石窟建成鹽庫。這種說法可以很好地解釋石窟群中的石
窟規模不同、樣式各異的原因,因為它們分屬於不同的鹽商所有。
不過,每種說法在有其一定合理性的同時,也都有著無法自圓其說的
硬傷。專家們為此做出種種推測和分析,但迄今仍然未能找到統一的
確定答案。
巧合的是,這是北緯30度神秘線上唯一一處石窟群奇觀。同在這條神
秘線上的還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
、亞特蘭蒂斯大陸、諾亞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瑪峰、
錢塘江潮、神農架野人之謎等。
花山謎窟留給後世的是無盡的遐思,有待每位帶著好奇心走入這裡的
人來破解。
附:花山謎窟八大猜想
1、石窟屯兵說。據(新安志)載,東漢時期西元208年,孫權為剷除黟翕
等地山越,派大將賀齊屯于溪水之上,後改新安江上游社些水域為“屯
溪”。這史實既是“屯溪”地名的由來,也似乎印證了花山謎窟是賀
齊兵和儲備兵器彈藥的地方。
2、採石場說。花山謎窟恰處於新安江邊,大量石料是否通過新安江而
運輸到徽州各地作為建材?由此得到謎窟因開採石料而形成的說法。
3、徽商屯鹽說。自古以來,徽商的足跡遍及天下,這些石窟是否由於屯
放大量的貨物需要而開鑿?
4、皇陵說。花山謎窟規模宏大、氣勢磅薄,有有猜想花山謎窟是一座
因戰亂換朝等歷史原因而未完成的皇陵。
5、史前文明說。人們把北緯30度線稱為“神秘線”,而花山謎窟也位
於北緯30度附近,於是有人提出一個激動人心的猜想:花山謎語窟是
外星人的傑作。
6、功能轉化說。這些石窟並非某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限一次性完成
的而是在漫長的歷中不斷七鑿而成的。
7、山丘說。上海復旦大演唱會位教授大膽提出:石窟群中的幾十萬
產方石英鐘料運出洞口後就地堆積,日積月累,形成新的山丘。
8、道家福地說。道家是有喜歡群洞以用福地修身養道貌岸然的傳統
,這種猜想可以解釋石窟中有眾多石房之謎。
[ 本帖最後由 super50 於 2009-6-22 20:07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