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845|回復: 0

[情感小品] 遇上便是知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5-30 16:54: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手捧新一期油墨飄香的《賀蘭山》,我欣喜若狂,內心翻湧著一股難以名狀的情愫,我感動著、回味著、咀嚼著、歡喜著、夢想著……多少次、多少回、期待著、盼望著、等待著,終於從這本刊物上看到自己鉛印的名字,看到自己一種情感的真實流露……
  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但有的人遇上就是知己,從相識相知到相擁已有半年了,《賀蘭山》成為我生活中愛不釋手的刊物,豐富了我的業余生活,無論工作多麽緊張、生活多麽繁忙,我都會抽時間一遍遍閱讀那些精美作品,越看越迷,百讀不厭,在空暇時間不停練筆,埋頭書本中,感受著來自《賀蘭山》帶給我的一份動力和希望。
  有人說:“人生最難忘的莫過於第一次。”是的,《賀蘭山》第一眼就讓我怦然心動,第一次就讓我銘心刻骨,給我無窮的希冀和信心,讓我前進有了航標和方向。2010年不知不覺已過去半年,如果有人問我2010年最大的收獲是什麽?我會毫不猶豫的說:“結識收獲《賀蘭山》。
  2010年11月21日是個平凡的日子,然而對我來說是個難以忘記的日子。那天市文聯在我廠開展“趙玉林散文研討會”,廠里特邀數名基層通訊員參加,我也有幸列入其中,第一次參與到這種盛大的文學交流會,聆聽眾多博學多才的作家對趙玉林作品評析。提起趙玉林,她可算太西廠的“一枝筆”,靠著個人勤奮努力,筆耕不輟,積極向《華夏能源報》投稿,宣傳廠區新聞報道、好人好事等,多次被華夏能源報社評為“優秀通訊員”,先後被廠里從基層員工選拔為宣傳幹事、宣傳部副部長,由於工作的局限性,散文詩歌不能同新聞稿並駕齊驅,可她憑著對文學的愛好,回到家及時調整書寫散文,先後發表了800多篇新聞稿、100多篇散文,有許多散文獲得嘉獎,她不但是一個愛好寫作的人,更是一個辛勤栽培新手的園丁,在她的引領感召下,廠里通訊員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擴大,我為市文聯和廠黨委舉辦的這樣一個研討會而驚喜,為趙老師欣喜,“千里馬”終於被“伯樂”發現,也從那天起,點燃了我對文學的激情,一顆塵封已久的心被喚醒了,原來在我的身邊就有一本石嘴山人自己創辦的刊物,在我的周圍就有一群博學多才的文朋詩友,他們在《賀蘭山》這塊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感嘆錯失的金子般歲月的同時,又慶幸與《賀蘭山》遲來的相約,我緊緊貼擁著《賀蘭山》在胸口,暗暗發誓;一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培植出一片片綠油油的芳草地。
  不是所有的事都如意,但總有一些事拿起就不輕言放棄。《賀蘭山》給了我一個廣闊的寫作舞臺,這個走近我生命、並給我生命帶來光澤的高尚知趣,我將執著追求,無怨無悔。雖然工作在苦臟累的洗煤一線,繁重的工作壓力並沒有阻擋一顆熱愛文學的心,無論多苦,無論多累,心中始終有一份美好的理想和難以割舍的愛好,堅持業余時間看書寫稿,緊張的工作常常讓我的文思一度“流產”,寫作中止,面對《賀蘭山》,真有種愧疚感,有種心有余力不足之感,多少次,我撫摸著那油光發亮的版面,心中滿是困頓和遲疑,然而,《賀蘭山》就那麽不急不緩不理不睬行進著,似乎告訴我:努力吧!歲月沒有回頭的一天,人生沒有重複的一頁,機遇屬於勤奮者。為我心中亮起了一縷溫暖的曙光。也是《賀蘭山》讓我方悔痛感荒廢的流金歲月里沒有多讀書,因此倍加珍惜眼前的時間,為了寫好新聞稿、散文,我盡可能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新知識,在崗中看書挨過班組長的訓、跑到別的科室看廠區要聞被領導訓,在同事眼里,這是不務正業。作為普通員工,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讀書看要聞,那是領導的事。我也常自責自問;“是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一個知冷知熱的老公和懂事的孩子,應該知足,學會享受生活,這種強體力苦腦力的活對於任何一個人都是挑戰,何況對於年近四十的女人,尤其與煤為業的一線女工,然而,《賀蘭山》像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我,牽引著我,當我的第一篇散文《父親我想對你說》被《賀蘭山》刊登後,《賀蘭山》就俘虜了我的心。
  更讓我意想不到的那天正在崗中忙碌,接到市文聯邀請參加學習的通知,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因為寫作,第一次被單位以外的組織關註和關心著,看著同事們那種羨慕和欽佩的目光,一種雖苦猶榮的自豪感和驕傲感充盈著內心,在市文聯這個大家庭,我見到了許多未曾謀面知其名的作者,看過他們曾發表在煤炭報的作品,揭開了廬山“真面目”。特別是陳勇主席的《咀嚼歲月》、薛青峰老師的《老友老蔡》、宋希元老師的《感謝生活》、張玉秋大哥的《讀書苦與樂》、常慧琴大姐的《那暖暖的氣息吆》等,也許緣於一個“煤”字,讓我頓生好感,零距離的接觸,他們是那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那樣善解人意熱心助人,那樣淳樸豁達恭敬謙卑,在這個大家庭里,有扶持我幫助我指導我的老鄉,俗話說:“親不親家鄉人,甜不甜家鄉水”,能在這人口越來越多的市區遇到誌趣愛好相投的老鄉,真可謂“兩眼淚汪汪”,我像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找到家的感覺,感慨萬千。
  是《賀蘭山》架起的橋梁,讓眾多愛好文學的人聚在一起,交流寫作經驗,相互學習,互評不足,為今後更好寫作奠定了根基。無疑也讓我對《賀蘭山》更增添了一份親切感和歸屬感,激勵著我寫作的熱情,堅定著我的信心,這條路,無論多麽曲折坎坷,多麽艱辛漫長,我會克服重重障礙,堅持走下去,家園里那麽多可親可愛的文朋詩友,他們是我的良師益友,他們是我追逐的目標,他們是我手中的“隨身聽”,在我困惑時,隨撥隨答,讓我走出迷津。我欣喜,《賀蘭山》遇上便是知己,我堅信,只要不斷練筆,不斷補充營養,不斷在風雨中磨礪,一個姍姍學步的孩童終會長成步伐穩健的巨人,只要心存夢想,執著追求,筆耕不輟,一個愛好寫作的人總會創出精品美文。
  我更欣喜,在這個萬物複蘇、春意萌動的四月天,在我剛剛結識《賀蘭山》不久,迎來了《賀蘭山》創刊100期慶典日,讓我這個“門外漢”更加全面的了解《賀蘭山》的悠悠歲月,漫漫征途,可謂歷經艱辛,飽經風霜,艱難跋涉,在困境種苦苦掙紮跌跌撞撞一路走來,歷經30年風雨兼程鑄就了100期輝煌。100期,我細細端詳這不同尋常的數據,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思忖著,感慨著,內心湧動著,100期就是100個沸騰而不眠的日日夜夜,100期就是《賀蘭山》100個拼搏奮進的日日夜夜,100期就是《賀蘭山》創刊者筆耕不止、真情奉獻的日日夜夜,更驗證了一任又一任新老編輯們負重拼搏,開拓創新的奉獻精神。
  在已到的2011年,我回繼續利用業余時間勤於筆耕,與我的知己《賀蘭山》相濡以沫,實現我的人生價值。在這里,我要向《賀蘭山》的所有工作人員真誠的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2 03:37 , Processed in 0.1084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