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0|回復: 0

[轉貼] 孔雀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8-23 16:2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又叫鳳尾魚、百萬魚,是初學飼養的首選品種。性情溫和而活潑,喜在水的中上層遊泳覓食,對水質,水溫要求不高。尾鰭的形狀各異,有扇形、紗形和針形。色彩絢麗奪目,雄魚色彩鮮艷,極富變化,體色褐綠色,間有紅、藍、紫、黃色,尤如彩虹。腹部有數塊藍色小圓斑,或紋,飄逸似孔雀而得名。其代表魚有蛇皮孔雀、紅袍孔雀、黑袍孔雀、紫袍孔雀等
         孔雀魚入門  
    飼養孔雀魚它沒有空間的限制,大水槽可以養,小魚缸也可以養。養孔雀魚第一要務是選擇適當的設備並購買健康的孔雀魚。如何買到健康的孔雀魚是很重要的。要實際到店里仔細觀察魚箱里的魚是否健康?是否自由遊動著?魚體是否厚實?背鰭尾鰭是否充分擴展?買回家養的魚健康或不健康是日後能否體會養魚樂趣的一個關鍵。

    飼養器具

只需30-60cm長的水槽、過濾器、底砂、保溫器、日光燈等基本配備就可以。飼養孔雀魚最常用的過濾器是海綿過濾器,因為能有效地過濾底砂。建議初學者選擇過濾效果強,能維持水質清潔的設備。孔雀魚喜歡過濾完整的水,飼養器具組裝完成之前,如果水溫已調整完畢,水質也經過中和,一切備妥後再去買魚。而且最初不妨考慮同時多買2---4個水槽,因為健康的魚會逐漸生出小魚,不久魚只數量就會增加,1個水槽將會不敷使用。

    水質穩定法

養孔雀魚的人喜歡使用“水質穩定劑”,因為水質穩定劑方便配合自來水使用。換水用的新水必須是自來水和煮過的水充分混合並且必須調整到與原飼養缸的水無任何溫差才行30---36cm的水槽要盡量換掉多一點的水;60cm的水槽只須換掉1/2缸的水水量就可以達到換水的效果。有不少孔雀魚飼主換水時會使用 BICOM和DDC里的硝化菌,也有人完全不使用,但開始養魚就養成使用這種產品的習慣也是不錯的。總之,不管使用或不使用外來的生化產品,時時留意保持水質這是不容忽視的。

    每日的食物

孔雀魚的飼料有豐年蝦和各種人工飼料。尤其豐年蝦的幼體是孔雀魚的最愛。最有名的豐年蝦產地是美國猶他州的大鹽湖。近年來,豐年蝦卵捕獲量減少,價格變得十分高昂,所以若只是想養孔雀魚觀賞她的美,就沒有必要購買這種貴得驚人的飼料,考量開銷的話,買孔雀魚時不妨同時買些豐年蝦的幹燥卵回家自行孵化來餵食。市面上的優質人工飼料為數不少,可準備多種品牌作為補充飼料。餵食豐年蝦幼體或人工飼料都必須註意到投食量的控制,餵太多會汙染水質,為了做好定期管理,飼料也要定量使用。

    日常管理

期盼孔雀魚長得健康美麗,日常的細心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所謂日常管理即是換水的清潔工作。飼養尾數也與換水頻率息息相關。例如36cm的水槽里養20只魚的話,7---10天換一次水是最恰當的,每天餵飼料時觀察孔雀魚的動作,可用來判斷是否該換水了。沒換水的水槽中的孔雀魚食欲會開始降低,並且於放置後會出現以下明顯癥狀:公魚的尾鰭會開始溶解或眼睛覆蓋一層白膜,魚鰭部分出血,此時要馬上換水。換水後孔雀魚遊得自在清爽,欣賞之余我們也會感染到她們的快樂。

    繁殖法

容易繁殖也是孔雀魚吸引人的要素之一。一般而言4個月以上魚齡的健康雌魚大概每3---4周生產一次。只要水槽超過45cm以上,野生魚種生產之後成魚吃魚苗的幾率會降低,但槽內的成魚數量越多魚苗被吃掉的危險性就越高。市面上水族館有販售專用的采子器,可以將大腹便便的母魚放入采子器里待產。將母魚放入采子器的時間應該盡量縮短,所以正確判斷母魚快產子的時間是很重要的。母魚懷孕時身上的黑色部分和隆起的腹部,產前1---2天會有好象要移動的感覺,同時也要註意采子器要保持讓魚苗能自由遊到水面的空間,若忽略了這一點容易導致魚苗無法到達水面,而導致長大後不能正常遊動。另外也可以在30cm的水槽里種一些水芹,讓水芹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個天然的漂浮采子器。

    魚苗的培育和挑選

培育孔雀魚魚苗,最重要的是需餵食足夠的豐年蝦幼體。剛出生的魚苗一直到能自由遊動之前至少一天要餵足2次。挑選出畸形的魚苗和沒有顯現出特征的魚苗加以淘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似乎是殘忍了些,但為了延續完美的個體,也為了能欣賞到同一品種的魚成群悠遊之美,除了仔細確實做好篩選工作外別無他法。當然如果不想作篩選而想留下所有的魚苗全數飼養的話也沒有人會禁止。如何挑選優良品系?在各種飼養孔雀魚的專門書里,都教導大家及早將不合品種特征的魚苗挑出來做處理。將特征明顯、自己看得中意的公魚1只,母魚2只移到新的水槽,小心飼養。不論采用什麽方法唯有不妥協、並且仔細做好篩選才有機會培育出美麗的孔雀魚。

     疾病治療

1993年後從新加坡引進孔雀魚之後,大家才清楚深刻影響孔雀魚的魚病是什麽?從此“孔雀魚是很容易飼養的”這句話就不得不詳加說明成“健康沒有生病的孔雀魚是很容易飼養的魚”。Tetrahymena corlissi魚病,它和白點病的病原菌一樣是屬纖毛蟲類,是一種寄生在孔雀魚身上有致命殺傷力的魚病。魚若太疲勞、太衰弱或發育不良就容易患這類疾病。疾病發生的原因通常是水質急劇變化、魚只飼養過密等是主因,一旦感染了疾病不僅很難治愈,其感染力之高也令孔雀魚愛好者聞之怯步。治療方法通常是進行至少1個月的藥水浴,並要適度調整水的PH值和水溫。福爾馬林藥浴是公認最好的一種藥浴方法。至於什麽才是特效藥目前尚無法得知。事實上如果買到已感染的病魚,其治愈率微乎其微。而且,疾病會遺傳給後代的魚子魚孫,是很難將病根完全拔除。
1.水族館里有許多德系黃尾禮服孔雀魚,最好選擇健康、魚鰭厚實顏色飽滿完全展開的魚只。有優良血統或高價位的孔雀魚種類很多;然而,價位便宜點的買一對回家養也可以樂趣無窮!
2.受到良好日常管理照顧的藍草尾。
         孔雀魚的審美
    顏色、鰭、均衡度,是孔雀魚品評的三大要點。
1.顏色的要求:
孔雀魚對顏色的要求有兩點:(1)顏色要勻稱:(2)色差要分明。而色彩濃度的薄與厚並非要求的重點,因色系若不均勻,將會形成有色塊的圖騰,也就是所謂的雜斑。色塊若無法再散開來,將扼殺此尾孔雀魚的“前途”。之所以不在乎孔雀魚顏色的厚與薄,主要是因其各具美感、各有特色。因此若將所謂的藍尾禮服共同比較時,您將發現有數十種之多,這當然包含了體色、尾色、尾型的排列組合了。
孔雀魚的色彩雖不若鏘魚多變,但在愛好者的不斷改良下也增色不少。在孔雀魚的基本品系中亦不乏媲美鏘魚的品種,如馬賽克、銀河、草尾…等等。
2.鰭的要求:
“鰭”,幾乎是孔雀魚的品評重心!先人將此魚種命名為“孔雀魚”,不僅道出人們對其喜好的程度,更表現出中國文字特有的意境。孔雀魚,顧名思義就是魚鰭猶如孔雀開屏,魚鰭大而有生命力,常引起人們贊嘆之聲。正因如此,特殊尾型如劍尾、矛尾、針尾......等品種則較乏人問津,也因為少人重視,使得此類品種較難尋獲,更鏜論優良品種,因而大大增加了此類特殊魚種改良的困難度。人們一味的要求大背鰭、大尾鰭的同時,也不忘加些調味料,連鰭的形狀及顏色甚至於圖案都要求進去了。所以就“鰭”而言,要做到無從挑剔實在太難了。
目前國內甚至於國際上,孔雀魚審美的重心幾乎集中在背鰭和尾鰭上,且主要以雄性的孔雀魚為中心;雌魚只是做為評審的參考。在孔雀魚的生活史上,雄性孔雀魚又挑起了遺傳及品種分類的重擔,所以大大增加了其價值感。因此,就比賽舉行久遠的國家而言,雄性孔雀魚幾乎占了一對孔雀魚十分之七的份量。通俗的說就是,雄性孔雀魚較雌性孔雀魚貴;這與國內的價值觀不一樣,國人認為雌性孔雀魚會不斷的生小魚,所以其價格較雄性的孔雀魚高。而國外則認為高品質的公魚獲得率遠低於雌性孔雀魚,有時一胎挑到滿意的沒有幾只,所以國外有時會只賣公魚。不知您認為何者有理呢?
3.均衡度的要求:
均衡度包括身體與尾鰭、體色與尾色的搭配,甚至於尾紋與尾色的搭配,考量如此多的因素是為尋求一個平衡點,就是所謂的均衡度,若體大尾小、紋路不分明、顏色搭配不鮮明,都將嚴重破壞孔雀魚的美感。所以有意參加孔雀魚比賽的愛好者,“顏色”、“鰭”、“均衡度”此三點不但要特別註意,這也是裁判評審的重心。
4.親魚的性別對子代影響的重要性:
前期文章中討論了孔雀魚的體色,這次我們則探討孔雀魚品系遺傳中,親魚的性別對子代的影響與重要性。
孔雀魚的基本品系有禮服、馬賽克、草尾、蛇王、白金、古老品系、劍尾、金屬、日本藍、單色。在這些基本品系中以身體的特色為訴求重點的有:禮服、蛇王、白金、古老品系、金屬、日本藍、單色,而這些品系的遺傳重心幾乎在公魚身上。而馬賽克、草尾、劍尾等品系的遺傳,公母所占的比例幾乎是相等的。綜合上述的分析所得的結論是,以身體特徵的遺傳,幾乎都以公魚為論定;母魚則影響了尾鰭的紋路、形狀及顏色,甚至於整尾孔雀魚的顏色。
這樣的敘述可能較模糊,舉例說明:藍化種即所謂的墨籃尾,其基因型表示法為rr。今*若以金屬蛇王公魚和墨藍尾的母魚交配,所得子代會有藍色系的金屬蛇王,這就是母魚改變了整尾孔雀魚色系的例子。或許有人會問:若以墨藍尾的母魚和紅色系的單色公魚交配,所得的結果是什麽呢?其實我也尚未操作,因此還沒有答案,但有一點小訣竅提供各位參考。誠如我們所知,目前墨藍尾的來源幾乎是由馬賽克、草尾而來,甚至於是金屬,所以您若以強光照射母魚的尾鰭,將發現母魚黑色的尾鰭上有些似針孔般的小細點,像此類的母魚幹萬不要跟單色系的公魚交配,否則配出來的子代在尾鰭上將會有紋路。
至於色系則並非同樣的規則都適合不同的模式,凡規則皆有例外。今若以金屬蛇王的公魚配上藍馬賽克的母魚,所得的子代會有藍色金屬蕾絲蛇王,及紋路接近馬賽克的金屬蛇王。這就是母魚改變了整尾孔雀魚的色系及尾部的紋路。您若有心經營孔雀魚改良路線,則母魚的影響力不容忽略。當您漸漸熟悉孔雀魚的遺傳方式時,將發現具變異性且有觀賞價值的公魚,實在太珍貴了,無怪乎國外對雄性孔雀魚如此青睞了。
5.緞帶基因的遺傳:
緞帶基因在早期大家都不願多談,主要是其遺傳性相當強,屬於顯性遺傳,為何國內早期都沒有此品種呢?主因是國內早期的孔雀魚幾乎是原地不動,甚至後退,所以國內沒有此基因也就沒有此品種。之後,因燕尾的輸入而與緞帶有扯不完的關系,至今仍是如此,只是話題不同罷了。早期的話題是,緞帶和燕尾如何區分?其實最簡單的分法是緞帶型的孔雀魚其第一二根鰭條會延長;而燕尾型的孔雀魚每一鰭條都有可能延長。此話題好不容易平息了一段時間,新的話題馬上就上演了,緞帶和燕尾有可能同時存在嗎?您認為呢?嗯,有趣的話題,下次再來沙盤推演一番。
6.良好的血統·非凡的養功:
一組令人贊賞的孔雀魚除了本身需有良好的血統之外,更需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何謂良好的成長環境?這就見人見智了,這也就是所謂的養功,因此孔雀魚的品評中,有一半的分數是在評飼養得當與否。有人底部鋪砂打氣,但總在魚快長成時出了問題,其因素可能因水質較清澈而忽略了換水,使得水質敗壞。因鋪砂所造成藏汙納垢、水媳、渦蟲的滋生、消毒不方便。而裸缸飼養因飼養密度高時,每餵完一餐就需換水,有時水溫高時水中的亞硝酸起伏大,造成魚只的不適,但裸缸時,缸子的清洗保養較方便。而筆者在國外參觀時,曾發現有人將陶瓷環包成一包丟入裸缸中養水,穩定水質,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穩定水質又方便清洗。
在日本有鋪底砂的缸子消毒法如下:先把魚只撈出放入寵物盒,加入數滴甲基藍後蓋上蓋子以防魚只跳出,再將缸子的水倒掉,砂全部清出來,砂子在用清水大量沖洗幾次後,再以煮沸的水浸泡,此時開始清洗缸子,再用熱水沖洗缸壁,最後再以乾凈、乾燥的布擦拭。此步驟是預防洗手臺的細菌被帶入缸中。在國外盡量避免用藥水去消毒以免殘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3 12:49 , Processed in 0.1037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