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830|回復: 2

[轉貼] 豬油和牛油吃不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1 17:5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rench Paradox” (法國矛盾) ,
                      這裡說的傳統思想其實不是真正的傳統思想,真正的傳統思想是吃豬油。


「法國矛盾」指的是法國人比美國人多吃兩三倍的奶油、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酸,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卻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吃傳統油膩膩食物的法國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竟是西方國家中最低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至今美國科學界還是無法完全解釋,因此稱為「法國矛盾」。
                      當初油商為了讓民眾接受沙拉油,於是抹黑豬油,說是豬油造成血管阻塞,

                我的網頁從開始至今,就一直鼓勵大家使用豬油,不要用害人心臟動脈血管栓塞的沙拉油,
                現在證明我是對的了。

                百年來,美國人把造成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的元兇指向?
云o、豬油、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因此才有人造奶油的發明與植物油精煉工業的興起。

反觀法國人,南洋各國的人們,每天所吃的都是椰子油、棕櫚油,這些油也和豬油、牛油一樣,是美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飽和脂肪」。還有台灣的阿公阿媽,吃了一輩子的豬油,也沒有聽說有什麼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植物油與動物油的優缺點其實,現代人腦海中「少吃豬油、牛油比較健康」這個觀念,頗有爭議性。
                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首頁必須認清的一點是,油脂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

無污染的豬油、牛油,並不比大賣場裡熱銷的植物油差。(美國是以資本主義立國,一切講究財富,只要能賺錢就是好,中國人吃了幾千年豬油都好好的,結果西洋人只為了賺錢,就去抹黑豬油,這打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研究,目的只為多賺錢而已。現在的西藥廠也是抱持著相同的想法。)
                橄欖、芝麻、花生、茶籽這些含油量高的種子,是用傳統的冷壓(Cold
Press)方法,將油從種子裡壓榨出來。這些壓榨出來、未經精製處理的油,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油,也是世界各國傳統的製油方式。但是大豆、玉米、菜籽是怎麼做成油的呢?這些含油量低的種子,必須先曬乾,再用化學溶劑(通常是己烷或汽油)浸泡,將油脂萃取(Extract)出來。由於化學溶劑內的己烷、苯、甲苯具有毒性,殘留量必須控制在幾十個
                PPM之內,因此煉油工業的水準與油的品質很有關係。(
                現在大家看到背後真實的情形了。)
                豬油一直是台灣農業社會的主要食用油,因此,
                它反而比剛被發明的精煉大豆油、氫化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來得令人放心。
                陳俊旭表示,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裡面,含有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這是它最被詬病的地方,因為花生四烯酸會促使身體發炎。但 如
果多吃蔬果,少吃精緻澱粉,就可抵銷它的壞處。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吃豬油的。這些油雖然含有花生四烯酸,但是,它們也有一些有益身體的優質成分。例如
豬油、椰子油、棕櫚油中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它可以抗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這是其他不含月桂酸的液態植物油所沒有的優點。此外,豬油、牛油在常溫下是固態,穩定性高、可耐久保存、不易變質,較耐高溫烹調,比液態植物油(如葵花油、沙拉油)更適合用來炒菜,更不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所以,下次如
果你有機會吃到豬油拌飯或是豬油拌番薯葉,就不必罪惡感太重了。
                (文案取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由新自然主義發行。)
                (正常的吃,哪來罪惡感呢?)
發表於 2012-8-2 09: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發帖大大的辛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 14:0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版大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7:27 , Processed in 0.1069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