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8|回復: 0

[稗官野史] 秦國功臣甘龍是怎麼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3-29 15: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甘龍,孝公之臣,甘姓,龍名也。《商君書》、《史記》、《戰國策》均有記載的變法反對派,是秦國的世族名臣。甘龍曾在秦獻公時期主持推行新政並長期領國,有功業根基,是秦國功臣,所以對秦國貧弱有清醒的認識。
  甘龍前期主張有限變法,後期主張有度復辟。具體說,甘龍的政治主張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認識基礎,承認秦國不推行新政不走向強大,便會走向滅亡的殘酷現實;第二層面是治國主張,以恢復穆公霸業為目標,與秦孝公求賢令的初期目標相同,而不是推倒重來的徹底變法;第三層面,支持變法的底線,是不觸動穆公祖制。
  基於此等根基、主張與本質,甘龍的政治策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商鞅入秦之前),甘龍支持秦孝公謀求強國的種種舉措,此為支持新政期;第二時期(商鞅變法之初),甘龍以多種方式試探觀察商鞅變法,並對世族集團宣佈了自己的底線,此為試探觀察期。第三時期(商鞅全面變法與甘龍虛位),甘龍蟄伏不動靜觀待變,偶有陰謀秘密實施並與氏族集團保持特殊的聯絡方式,此為蟄伏陰謀期;第四時期(孝公死後),甘龍果斷跳出,主導恢復穆公祖制。
  是從甘龍的政治才能與精神性格,表現甘龍的頑韌機變。甘龍的政治才能,集中體現為政治洞察力與策略應變力。切忌將甘龍簡單化為不學無術的陰謀家。甘龍的秉性精神,言行表現為陰沉,精神表現為頑韌。所謂頑韌,便是巨大的精神忍耐力。甘龍之忍耐與嬴虔之忍耐不同,甘龍是清醒冷靜的自覺忍耐,嬴虔是心懷衝突的痛苦忍耐。
  甘龍的結局《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鑒》等正史均未記載,應當是正常死亡。小說《大秦帝國》中甘龍的結局:秦孝公死後,嬴駟即位,甘龍、杜摯老世族集團與魏國合謀,並策動義渠兵圍咸陽,意在另立新君。然而,秦惠文王嬴駟謀定後動,臨危不亂,內外左右開弓,快刀斬亂麻,既癱瘓了齊魏聯盟,解除了義渠兵禍。又一舉剷除了甘龍老世族的復辟陰謀,把老世族們全部緝拿,總共一千多人,全部斬首,為商鞅平反。
  老甘龍連同一千多老氏族在觀刑的民眾中的唾罵聲中被斬首,可見「國人皆曰可殺」這句古語的震懾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3 06:58 , Processed in 0.201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