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回復: 0

[認識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 依沾黏度、異位深度、囊腫大小分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5-5 10:4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宮內膜異位 依沾黏度、異位深度、囊腫大小分級

子宮內膜異位症依據沾黏程度、內膜異位深度、囊腫大小等分為四級,「只要囊腫大於1公分,就已經是第三級,」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解釋,目前標準治療方式是以腹腔鏡手術為主,術後搭配藥物降低復發率。

但因在卵巢動手術有造成卵巢功能損傷的潛在風險,所以腹腔鏡手術的技術與精緻度很重要,也必須視患者的年齡、症狀嚴重度、近期是否準備懷孕,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子宮內膜是位於子宮腔內的腺體組織,會受卵巢荷爾蒙刺激而週期性地增厚、剝落,形成經血。當經血逆流到腹腔,沒有被免疫系統清除乾淨,子宮內膜細胞就會於子宮外落地增生。

「異位的子宮內膜細胞,除了散落於腹膜,還可能附著到很多器官上」,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醫師指出,長在卵巢上稱為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肉層則是子宮肌腺症,甚至有跑到直腸、膀胱、肚臍、肺部等處的案例。

隨著每次月經來潮,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也會受雌激素刺激而出血、沾黏,病人除了嚴重痛經、經血過多,還可能發生腹瀉、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便疼痛、血便等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會使骨盆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破壞卵巢機能,導致不孕和流產,「臨床發現,不孕的病人經腹腔鏡檢查,約有五成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曾啟瑞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的,擴散速度卻很快,影響遍及卵巢、子宮、輸卵管、腹膜,手術後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不可輕忽大意。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主要可分為兩大策略:口服黃體素或避孕藥,可提高黃體素造成假懷孕,使病灶萎縮;口服類雄性素或注射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則能抑制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造成假停經,使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不會再繼續增生。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0 14:03 , Processed in 0.1114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