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43|回復: 0

[稗官野史] 中國電業的發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5-29 10: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往很多圖書將慈禧太后描寫成刁鉆毒辣、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這只是由於政治權威湮沒了她的女人特質。這位講究品位、時尚的「老佛爺」,率先接觸並享受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現代物質文明,她享用電燈,乘坐奔馳車,最喜歡攝影和巴黎香水… …她的意識形態在不斷更新,思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而這也增加了她對「西洋物件兒」的喜愛,以至於其在頤和園內還引領了一股西洋風。而這股西洋時尚風最終刮出了頤和園,吹向了北京城乃至全中國。
  清漪園自1888年更名頤和園後成為慈禧太后常年駐足之地,頤和園不僅見證了慈禧太后施展政治權威的「女王」一面,也遍佈著她作為「中國第一女人」引領時尚的足跡。頤和園樂壽堂正中,懸掛著一盞五彩繽紛的玻璃吊燈而慈禧太后可以說是北京使用電燈的第一人。有電之前皇宮的室內照明多用蠟燭或使用油燈。清代晚期國外的蠟燭進入中國,被稱為「洋蠟」,和本土的自產蠟燭混用。當時清宮不同等級的嬪妃享用「洋蠟」有固定的數量和規格。
  讓電燈照亮頤和園這件事開始於光緒十六年(1890),翌年正式投入使用,不幸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把頤和園內的電燈和電燈公所毀壞殆盡。慈禧太后避難回京重新入住頤和園,又令人重新操辦。1901年郵傳部左侍郎盛宣懷花費5萬兩白銀重修電燈公所並且在德國榮華洋行購買機械設備。買設備也買來了服務,德國榮華洋行專門派技術人員協助。1903年慈禧太后住進頤和園電燈又亮了。
  關於頤和園的電燈有一則趣事:1903年有位德國商人意圖將西方電氣商品打進中國市場,但慈禧反對。外國商人懂得要想打開中國市場,首先要讓慈禧帶頭用電燈。於是重賄慈禧的貼身太監李蓮英。他們趁慈禧外出之際安裝了電燈。傍晚慈禧一進樂壽堂就質問:「我一走,你們為何在殿內張掛那麼多的各色『茄子』?」李蓮英叩頭請安後恭問:「老佛爺,該上燈了嗎?」慈禧說:「上。」李蓮英將門後的電燈開關打開,即刻燈光大放異彩。慈禧驚喜地問:「這些『茄子』一下子全亮起來了,到底是些什麼玩意兒?」李蓮英畢恭畢敬奏道:「這就是電燈。」他說用電燈方便、乾淨、明亮、安全,老佛爺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壽」。從此慈禧開始用電燈,中國各大城市慢慢開始用電。
  直到1908年慈禧死後,隆裕皇太后宣佈不再到頤和園來,頤和園作為皇家園林的歷史使命正式結束,電燈公所的使命也到此為止。1931年頤和園電燈公所的發電設備依然保存完好。當時的管理者想把它拍賣,拍賣所得用以購置接送遊人的遊覽車,但這個打算沒能實現。到了1935年張學良把這套設備拆走運到了陜西。
  如今昔日的兩個大吊燈仍保留在頤和園。其中一盞掛在排雲殿正殿,另一盞掛在樂壽堂。這兩盞吊燈式樣講究,有個別燈泡現在已經丟失。最惹眼的是其中一個吊燈的燈泡前面帶個尖,裏面的燈絲是圓圈狀的。頤和園在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時,聯合國派專家來考察這兩盞吊燈。專家們見到這個前面帶個尖、「90歲高齡」、一通電還亮的禦用電燈泡非常驚訝。可以說,慈禧太后直接促進了中國電業的發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8 16:16 , Processed in 0.1254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