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5|回復: 1

[保健資訊] 按摩十大保健穴 各有妙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5-31 10:5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按摩十大保健穴 各有妙用

傳統中醫認為,穴道按摩可促進身體健康,甚至不同穴道具有不同的妙用。中醫師曹永昌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穴道為臟腑經絡氣血輸於體表的部位,這些部位施以特定刺激,就可改善局部病痛、調節所屬臟腑的功能;穴道按摩可說是簡單好用、改善範圍最廣的保健養生法,甚至中醫還把穴道妙用編成口訣歌賦,以便從古正確流傳至今。

例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等皆是,意思是肚腹問題找足三里、腰背不適找委中、頭項症狀找列缺、面口毛病找合谷等穴道。

曹醫師指出,民眾可自行按摩十大保健穴道,包括阿是、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內關、支溝、陽陵泉、三陰交、公孫等,不同穴道具有不同保健效果。

阿是穴:這個穴道可以改善疼痛、痠痛,主要是以痛處為穴,又稱敏感點、反應點、壓痛點,適用於一切痛症、筋骨痠痛。

足三里穴:能夠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可以改善胃痛、嘔吐、腹脹、腸鳴、腹痛、胸中瘀血、頭暈、耳鳴等症狀,取穴時需先正坐後讓大腿、小腿成直角,位於小腿外側凹陷區,膝蓋直下三寸處,可屈膝或平臥取穴。

委中穴:有助改善腰背痛、下背痛,以及髖關節屈伸不利、遺尿、小便困難等症狀,穴道位在膝蓋後方中點處。

列缺穴:有助改善頸項肌肉筋脈牽引疼痛、頭痛、口眼歪斜等症狀,位在手腕橫紋上一寸五分,大拇指側面下方,兩手虎口相交,食指尖到達凹陷處即是。

合谷穴:有助改善臉腫、咽喉腫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眼紅腫痛、牙痛等症狀,穴道位在拇指、食指合攏後肌肉隆起處。

內關穴:有助改善心痛、心悸、睡不著、胃痛、嘔吐等症狀,穴道位在手掌面手腕橫紋中間往手肘方向二寸處。

支溝穴:有助改善脅肋疼痛、肩背痠痛、耳鳴等症狀,位在手腕背中間上行三寸,兩骨間凹陷處。

陽陵泉穴:有助改善膝腫痛、下肢麻木、抽筋等症狀,穴道位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位置比足三里穴高一點。

三陰交穴:婦科常用穴位,有助改善月經失調、陰道異常出血、經閉、產後血暈、產後陰道分泌物不止、赤白帶下、腹內有形無形脹痛、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穴道位在腳踝內側向上三寸高,脛骨內側面後緣的地方。

公孫穴:有助改善水腫、腹痛、嘔吐、腸鳴腹脹等症狀,穴道位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或是太白穴後一寸,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緣紅白肉際處。       

台灣新生報
發表於 2017-6-4 15:54:3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大的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0 23:41 , Processed in 0.0908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