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回復: 0

[保健資訊] 50歲後好發膽囊炎!中醫2穴道通暢膽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2-6 06: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早安健康�蘇鳳哲、路潔(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

防治膽囊炎,讓膽囊保持通暢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吃得越來越好,餐桌上雞鴨魚肉應有盡有,美味享受了,膽囊的負擔也加重了,好多人都得了膽囊炎。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患慢性膽囊炎者占70%以上。

患了膽囊炎時,平素只感到右脅部脹痛,或心窩處飽脹,噯氣、厭食、噁心,或見胃脘部灼熱,食油膩之物即感上腹部作脹,嚴重時大便泄瀉,常常是吃了高脂食物後有的發作,併發結石者則常有反復發作的膽絞痛。體檢時可見上腹部或右上腹輕度壓痛,如有膽囊腫大時則於右上腹可摸到圓形包塊。超音波檢查可見膽囊壁增厚、毛糙,膽囊內有結石影像。

此病是老年人必須積極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不積極治療,長期反復發作,可轉為急性膽囊炎,甚至惡變。

中醫認為,膽為「中清之腑」,負責貯存與輸送膽汁,凡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或寒暑失調、情志不暢、蟲積內擾等均可致肝膽氣滯、濕熱內阻或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肝胃不和等而形成膽囊炎。

飲食可使膽氣通暢

飲食療法主要是防止膽腑氣機升降失常。慢性膽囊炎患者的飲食調整以低脂肪、高蛋白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為原則,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少用或不用動物油,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和利膽功能。具體來說,應少吃或不吃肥肉、動物內臟,適量吃瘦肉、新鮮魚類、綠色蔬菜等,烹調使用菜籽油、大豆沙拉油等植物食用油。

大便通則膽氣降

中醫講,膽為少陽,奇恒之府,內藏膽汁,又為六腑之一,以通降為順,大便不通則胃腸壓力高,膽汁排泄不暢,膽汁鬱滯,容易併發細菌感染。保持大便通暢可使膽腑氣機順降,起到利膽作用,從而預防膽囊疾病。有大便祕結者可適量服用生大黃粉,每次3∼5克,每日1∼2次,有利膽消炎、暢通大便的作用。

心情好膽才能決斷

膽主「決斷」,為「五臟六腑之使」,任何不良情緒都會影響其「決斷」,從而使其功能失常。膽囊疾病病程較長,患病後不要過度擔心、憂鬱,宜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心暢神怡,則氣機調暢,膽汁分泌與排泄得以正常,有利於本病的治療與恢復。

按摩陽陵泉和足三里

陽陵泉是膽經穴位,在膝關節外側凹陷處。按摩此穴可促進膽汁排泄,激發膽經疏泄生發之氣。足三里是胃經的穴位,此穴可以調節脾胃功能,兩穴合用,可以膽胃同調,對膽囊炎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刮痧治療膽囊炎

刮痧治療,方法簡單,使用方便,見效快,可根據情況選擇。刮痧選取的穴位和方法如下:
刮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選取膝關節內側的曲泉(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和陰陵泉穴,沿小腿內側向下經地機穴、三陰交穴,刮至太沖穴處。
刮足少陽膽經:由陽陵泉穴向下沿小腿外側經膽囊點、懸鐘穴刮至丘墟穴處。
刮足太陽膀胱經:由背部膈俞穴處沿脊柱兩側經肝俞、膽俞、脾俞刮至胃俞穴處。
刮督脈:由大椎穴處沿後正中線刮至陽穴處。
刮任脈:由胸前膻中穴處沿前正中線向下,經巨闕刮至中脘穴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25 09:27 , Processed in 0.1820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