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回復: 0

[稗官野史] 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楊廣的十大驚人相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0-31 01:2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是千夫所指的獨夫民賊﹐一個是萬人敬仰的賢君明主﹔一個被釘上了暴君的「恥辱柱」﹐一個被戴上耀眼的「光環」﹔一個被罵作「萬世暴君」﹐一個被譽為「千古一帝」。兩種截然不同的歷史評價﹐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然而﹐他們的人生歷程卻有著極其驚人的形似之處。
  第一﹐他們都是英武將才﹐一統中華﹔第二﹐他們都通過「奪嫡」手段登上皇位﹔第三﹐他們都對父皇不忠不孝﹔第四﹐他們都廣開四邊﹐拓展中華版圖﹔第五﹐他們都讓北方的突厥族膽顫心驚﹐俯首稱臣﹔第六﹐他們都頗具文采﹐都有名篇千年流傳﹔第七﹐他們都親征高麗﹐均無功而返﹔第八﹐他們都通過「讖語」屠殺大臣﹔第九﹐他們都有過服食「仙丹」的荒唐經歷﹔第十﹐他們都英年早逝。
  在年代接近、環境相仿、機遇雷同的歷史條件下﹐其所作所為又有著如此驚人的相似﹐隋煬帝和唐太宗的各自人生經歷﹐猶如一部小說的上、下兩部分﹐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顯得極其連貫而緊湊。在某種意義上﹐如果說唐太宗是隋煬帝的「翻版」﹐也未嘗不可。但是﹐歷史對他們的認可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這固然有「短命王朝多暴君」的歷史因素﹐也存在「亡國之君名聲差」的人為因素﹐但最重要的他們在執政細節上﹐具體一點講就是在爭取民心方面﹐有著天壤之別。
  如何獲取民心﹐關鍵看執政者對臣民什麼態度。隋煬帝自恃其才﹐隨心所欲﹐既沒有把大臣們放在眼裡﹐更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上。一句「我性不喜人諫」﹐一下子冷了大臣們那拳拳報國之心﹔幾次橫徵暴斂﹐終於激活了人民的反隋怨氣。平心而論﹐隋煬帝的歷史功績並不比唐太宗遜色﹐他一統中華﹐結束了中國接近四百年的戰亂時代﹔他修通運河﹐使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兩個文明連為一體﹔他打通絲綢之路﹐使大西北地區融入中華版圖… …然而﹐他在建立千秋大業的同時﹐因為絲毫不顧及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就在他第三次攻打高麗的時候﹐民眾趁機造反﹐國內烽煙四起﹐在如火如荼的起義浪潮下﹐他和他的大隋帝國很快全線崩潰。
  李世民上任之初﹐就意識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接著又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政治主張﹐因為明白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一再節制徭役、安撫民心﹐廣施善舉、籠絡人心﹐禮遇大臣、固其忠心﹐從而形成了內有忠臣傾心輔佐﹐外有順民安居樂業的「貞觀之治」。在沒有電臺、電視機、互聯網的年代﹐唐太宗的「親民」暖流依然能夠從長安散播到五湖四海。同樣是遠征高麗﹐同樣是一意孤行﹐同樣是勞民傷財﹐同樣是無功而返﹐深受皇恩沐浴的百姓們卻沒有因此而表現出過激的言行舉止﹐照舊一如既往的擁戴他﹐仰慕他﹐支持他。人無完人﹐皇帝難道就不能有失誤﹐有過錯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正如溫家寶總理說得那樣﹕「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讓你坐在臺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9 06:05 , Processed in 0.1163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