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復: 0

[保健資訊] 情緒不穩定是自殺高危險群? 精神科醫師打破迷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12-6 06:3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哭」不一定是最傷心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被一部電影或一本書或一則故事感動,適當哭泣能放鬆、緩解壓力。

近期校園自殺事件頻傳,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常能聽到「哭又不能改變什麼、你要堅強點阿、認份吧、你能成熟一點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必要這麼在意嗎、我也曾經這樣阿,還不是走過來了」,諸如此類的語言,彷彿是拴在腳上的枷鎖,讓人難以動彈。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

打破傳統既定印象 適當哭泣能放鬆、排解壓力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社會上有些既定印象,如長大了就不能哭、男子漢或爸爸不能哭、不要讓小孩擔心所以大人不能哭,這些都是沈重的包袱,事實上「哭」不一定是最傷心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被一部電影或一本書或一則故事感動,適當哭泣能放鬆、緩解壓力。

辨識自殺警訊 才能給予協助
常見門診病人說「我壓力大到好想哭」,李品賢醫師建議,那就哭吧,哭出來就會好很多,如果你擔心影響到別人,那就選擇一個你安心的空間好好哭一場。多數人以為情緒不穩定的人才是自殺高危險群,事實上這些都是迷思,自殺者的心理狀態複雜、多元且多變,每一刻所發出的訊息都有可能是他的求救訊號。

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 避免憾事發生
李品賢醫師說明,情緒異常徵象如情緒異常低沉或異常高亢、情緒起伏大、突然就哭了、改變平常親子互動的頻率,高齡者更會呈現生活無望或感到自己無用、對生活無熱情也無力改變的狀況,當面對有情緒困擾的親友,但無法得知對方困擾的原因與程度,可以透過「以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在心靈上理解對方,與對方站在一起」的方式關心對方,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3 18:06 , Processed in 0.1483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