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回復: 0

[保健資訊] COVID-19感染新趨勢 研究發現病毒對溫度非常敏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12-26 03:04: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生化與生物物理研究通訊》(Biochemical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BRC),美國猶他大學在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對溫度非常敏感,當溫度上升至攝氏34度,病毒外部結構會發生變化,但攝氏21度時,低溫環境下病毒結構保存良好,顯示出隨冬季氣溫開始下降,新冠病毒傳染性可能也就更強。病毒外部結構會被破壞,

根據《生化與生物物理研究通訊》(Biochemical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BRC),美國猶他大學在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對溫度非常敏感,當溫度上升至攝氏34度,病毒外部結構會發生變化,但攝氏21度時,低溫環境下病毒結構保存良好,顯示出隨冬季氣溫開始下降,新冠病毒傳染性可能也就更強。病毒外部結構會被破壞,

病毒對溫度敏感 冬季發生感染可能增加
據《每日科學》,美國科學家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為了能夠測試溫度和濕度如何影響病毒表面的結構關係,他們創造病毒的類似結構,觀察病毒表面的結構分別在露天乾燥環境以及液體溶液裡的實驗會如何變化。

報導指出,實驗中模擬的病毒樣顆粒(VLPs)是不含病毒核酸的空殼結構,因此並不具有引起感染的遺傳物質(RNA),這種新方法對科學家來說,可以在不冒風險下的情況下進行病毒實驗,而病毒外殼蛋白必須要按照特定的排列順序才能保持傳染性。

研究發現,當溫度上升至攝氏34度且持續三十分鐘時,其病毒外部結構會被破壞,但在攝氏21度時,對病毒幾乎沒有任何殺傷力,這很可能表明隨冬季氣溫開始下降,在低於室溫條件或是寒涼氣候環境,新型冠病毒傳染可能性更強,而濕度雖會影響在空氣中的傳播,但他們認為對病毒顆粒表面影響不大。

疫苗不是問題終點 持續研究冠狀病毒
這是否意味著寒冷氣候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呢?Michael Vershinin研究者回應,「從研究到證實尚有幾個步驟才能證明這一項論點。」但根據大規模的觀察數據有一致性的結果,冠狀病毒似乎在冬季感染更多人。她表示,病毒非常複雜,科學家對病毒的理解,目前在短時間裡已有很大的進步,相信未來幾年SARS-CoV-2和其他冠狀病毒將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3 23:57 , Processed in 0.1796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