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復: 0

[保健資訊] 小型肝癌檢測不易 MRI搭配標靶型顯影劑提高準確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1-13 07:14: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邱彥程醫師表示,小型肝癌檢測不易,透過核磁共振搭配標靶型顯影劑,有利肝癌影像辨別。

一名80歲的黃姓老婦(化名),本身為慢性B型肝炎合併脂肪肝患者,過去曾接受肝癌手術,近日在術後檢查時發現胎兒蛋白指數過高,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均無發現任何復發腫瘤;但後續幾個月胎兒蛋白指數仍不斷升高,為找出肝癌病灶,主治醫師安排老婦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在搭配MRI標靶型顯影劑的幫助下,清楚找到復發的小型腫瘤,老婦在接受治癒性治療後,目前胎兒蛋白指數已恢復穩定。

脂肪肝及位置難偵測之肝癌 建議透過核磁共振檢測
收治案例的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彥程表示,小型肝癌的篩檢和術後追蹤工具,主要有超音波、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三種方式,一般會使用超音波來進行初步檢查,雖然方便快速,但相對特異性也較低,若小型肝癌位於體內不易發現位置,如橫隔膜下方、腸子或胃附近,亦或是患者有脂肪肝、肝硬化等情形時,都會增加超音波診斷的困難度。由於黃姓老婦復發的肝腫瘤位於血管交界處,且大小僅有0.8公分,加上本身為脂肪肝患者,故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無果時,醫師建議採取敏感度及準確率相對較高的核磁共振來進行篩檢。

MRI搭配標靶型顯影劑 檢測準確率提升至90%
邱彥程醫師表示,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測小型肝癌的準確率約為70%,核磁共振可達到80%,目前國外部分醫師在肝癌的治療上,視定期接受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是一種常規檢查,避免單靠超音波檢測因監測死角而遺漏重要問題,而在2020年,台灣肝癌醫學會也將顯影劑新增至小型肝癌治療的第一線診斷工具中。此外,若核磁共振搭配MRI標靶型顯影劑檢測,可將準確率提升到90%,相較單獨使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準確率提升了20%,對患者來說有相當大的正面影響。邱醫師補充,過去臨床上,曾有患者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一個病灶,後續透過核磁共振搭配MRI標靶型顯影劑,才發現患者竟有二至三個肝腫瘤,因此對於小型肝癌術前診斷或是術後追蹤,透過標靶型顯影劑輔助診斷,能讓醫師在治療計畫更加精確,同時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手術。

民眾應控制三高減少飲酒 患者定期檢測避免肝癌復發
近年來酒精性肝炎及脂肪肝導致肝癌的盛行率逐漸增加,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罪魁禍首多為飲食習慣不良,如過度飲酒、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等,尤其糖尿病為脂肪肝發生率相當高的因素,更不可輕忽。邱彥程醫師提醒,體型瘦的人也可能罹患脂肪肝,為避免脂肪性肝病引發肝癌,在飲食方面除了控制三高,平時也應培養運動習慣;若本身為糖尿病患者更應接受肝病篩檢,而肝癌患者則須配合醫師,定期進行肝癌追蹤,除了超音波外,建議可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較精準的檢查,預防肝癌再度復發。

https://youtu.be/lZlvLYoy6zY?t=120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12:02 , Processed in 0.0982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