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回復: 0

[認識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 一度失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7-31 09: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類風濕關節炎 一度失能

40歲的上班族小芸(化名)是位單親媽媽,兩年前開始兩手關節紅腫疼痛僵硬,原以為是工作過度所致,一年多前全身多處關節腫痛難耐,不僅影響工作效率,日常生活及行動都發生困難,只好離職,在家忍受疼痛折磨。關節疼痛讓她痛不欲生,為了不讓家計陷入困境,決定積極就醫檢查,經風濕科醫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她的關節炎頗嚴重,醫師建議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幾週後,小芸的關節腫痛明顯減少,生活品質大幅提昇,重新找到工作,且恢復正常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患者勿輕忽。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個原因不明的慢性關節炎,關節滑膜發生不正常的增生,進而破壞關節軟骨及邊緣骨頭。據統計顯示,台灣每年約新增四千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女性為男性的三至四倍,隨著年紀增長,男女罹病比例漸趨近,提醒男性朋友也千萬別輕忽!

蔡世滋醫師說,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經常出現關節紅腫熱痛。全身兩側的大、小關節(包括肩、肘、腕、膝、指間關節等)均可能受到侵犯,多數病患超過三個以上的關節區域。早晨會有僵硬的現象,且往往持續一個小時以上。若有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還會侵犯其他器官及併發共病(comorbidities):包括憂鬱、氣喘、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醫師呼籲患者應提高警覺,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併發症狀,及早就醫檢查與處置。

及早就醫及時用藥,重拾生活品質。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有很大進展。傳統數十多年採用金字塔型階梯漸進式治療,先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一段時間,若關節腫痛與發炎指標未獲改善,才加上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s)接續治療。現今的治療趨勢則強調掌握患者的「機會之窗」,在關節未遭到不可逆的破壞前,就採用有效的藥物,包括生物製劑介入治療。透過醫病溝通,決策共享,增進患者的合作,可讓病情獲得大幅改善,達到「免藥緩解」(drug-freeremission)的目標。

蔡世滋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一旦破壞往往難以復原,不要延誤黃金治療時機或輕言放棄,當發現關節症狀影響生活品質時,應儘早前往風濕科就醫,遵照醫囑接受治療,都可得到有效的控制,保有正常的生活。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2 07:35 , Processed in 0.1211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