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復: 0

[保健資訊] 過年期間痛風發作頻傳! 中醫師教你幾招防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26 02:2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痛風最主要的表現是關節的症狀,若輕忽不理,關節反覆疼痛會造成變形,此外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在及尿管,也會造成泌尿道結石及腎病變。

52歲的王先生在年節期間和家人團聚,吃完火鍋後,隔天突然發現右腳大拇骨關節腫脹疼痛,腳趾表皮外觀紅熱光亮,稍微碰觸關節就疼痛難耐,無法正常行走,休息後疼痛無改善,就診時發現竟然是痛風發作。

嘌呤代謝異常 趾關節發紅浮腫疼痛不堪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痛風」是種嘌呤類代謝異常,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飆升,超過7.0mg/dl,引起關節局部的紅腫熱痛,或是因為血液中尿酸起伏變化太大,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造成發炎。一般而言,3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較容易發生,容易好發在喜歡吃海鮮蝦蟹、動物內臟、飲酒過量的民眾;年節期間,很多民眾因為進食過量富含嘌呤類食物,因而使痛風發作。

痛風最主要的表現是關節的症狀,其中足部第一蹠趾關節占約五成,以發紅,灼熱和局部浮腫,24小時之內會痛到高峰,甚至連吹風後都會疼痛,約一周後疼痛漸漸緩解。若輕忽不理,關節反覆疼痛會造成變形,此外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在及尿管,也會造成泌尿道結石及腎病變。

歷史上的帝王之病 中藥「這幾味」助改善
賴博政醫師說〝痛風〞在傳統醫學中被稱之為〝行痺〞或〝白虎歷節風〞。因為古代只有帝王在食物飲食上吃得比較精緻,所以又稱痛風為帝王之病。

中醫看待痛風屬於”風濕熱痺”,因為濕熱將血脈瘀阻、病理性產物累積,導致關節疼痛、屈伸困難,長期下來關節變形,在治療上採取「清利濕熱」的治則處理,常用的中藥有苦參、黃芩、龍膽草、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車前子、萆薢、茵陳等。

預防痛風3大招 注意生活型態、體重及飲食
要如何預防痛風呢?賴博政醫師提出三大要訣:

1、生活型態的調整:避免暴飲暴食、多攝取水分以利廢物排出,每日應攝取足量的水分(但心腎衰竭、水腫病患除外)。

2、控制體重,避免喝酒及咖啡:因酒精會影響尿酸的排出,導致尿酸不易排出或痛風急性發作;另外咖啡容易利尿,造成尿酸濃度過高。

3、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如葉菜類、水果、奶、蛋等。避免食用動物性嘌呤類食物像海鮮、螃蟹、鮪魚、鯖魚、旗魚、牡蠣、蝦子、豬肝、大腸、雞皮,避免痛風產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8 06:33 , Processed in 0.1136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