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回復: 0

[保健資訊] 疫情期間銀髮族更憂鬱焦慮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2-22 09:3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疫情期間銀髮族更憂鬱焦慮

春節期間疫情持續悶燒,因為返鄉、走春而引起的家庭群聚事件頻傳,足跡橫跨北中南,再度引發民眾焦慮不安的心情。其中,銀髮長者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根據二○二一年十二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指出: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以《英國老化縱向研究》中五一四六名年長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平均年齡六十七•七歲,百分之五十二•九為女性,以白人比例最多佔百分之九十二•八。比較受試者於二○一八年至二○一九年及疫情開始發生的二○二○年的數據,其中以四種量表評估憂鬱、焦慮、生活品質及孤獨感的變化。結果發現,憂鬱症狀患病率自疫情流行前的百分之十二•五,於二○二○年六至七月間增加至百分之二十二•六,並在同年的十一至十二月進一步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八•五;自二○二○年六至七和十一至十二月期間,焦慮症的患病率也從百分之九•四上升到百分之一○•九;孤獨感也增加,其生活品質更惡化。研究也發現,女性和沒有伴侶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惡化的情況更加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也持續存在,較貧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最低,而較高的社會經濟群體整體上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關於有長者施打後不幸身亡的報導會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他建議銀髮長者,首要,還是在身體狀況許可下能接受施打疫苗,並維持規律生活,不因疫情日夜顛倒;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及避免肌少症;與他人保持互動,可以用視訊方式,或待疫情趨緩開放日照據點或社區活動時,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與朋友相互聊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疫情讓所有人面臨生活改變的適應問題,特別是年長者,依年齡細分初老、中老及老老,其中後兩者族群因行動力不足需較多協助,受影響最深。而疫情帶來的影響無可避免,對身旁長輩可提供的關懷或協助如以下幾點:一、維持基本的聯繫,每天以電話關心與長輩話家常;二、當要前往長輩家裡時,做好基本的防備,像去之前避免太頻繁外出,減少成為足跡被匡列的風險,不呼朋引伴邀請更多人前往,抵達長輩家時徹底做好酒精消毒;三、協助長輩操作或設定三C的通訊設備,如LINE、平板的遊戲或電視頻道,方便他容易操作追劇;四、引導長輩建立利他行為的模式,像是關心晚輩、準備食物分送、生病中的朋友給予電話關懷等;五、與長輩一同整理照片,從中回憶及聆聽他分享當時的人事物;六、和長輩討論列出希望執行的清單,例如疫情後想跟誰聚餐、想採買某項東西等。最後一點,除了傳統的橋牌或麻將外,可運用桌遊來陪伴長輩。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8 11:54 , Processed in 0.0942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