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回復: 0

[認識疾病] 失眠 也有非藥物治療方式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3-23 08:05: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失眠 也有非藥物治療方式

台南1名王姓男子從事業務員因業績壓力,回家只想好好睡覺,卻會一直想著當天沒做好的事、明天待辦及未來幾週後要完成的計畫,情緒因此開始焦慮,出現心悸、手腳冒汗,躺平2小時仍未能入眠,整晚只睡了4小時,白天的精神與專注力也變差;失眠和焦慮等情況持續了3個月,因為擔心鎮靜安眠藥物的副作用,後來得知失眠也有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才決定到精神科門診就診。

成大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副主任、精神部呂宗樺醫師說明,王男失眠症已伴隨有情緒障礙,經討論後決定先以藥物合併非藥物方式治療,短期使用鎮靜安眠藥合併情緒穩定劑,並接受生理回饋訓練,測量及調整自律神經功能活性,歷經3個月的治療,失眠症狀緩解,情緒及專注力也獲得改善,藥物使用頻率也下降。

呂宗樺指出,失眠症是因大腦過度警覺,常伴隨情緒障礙、認知障礙及身體不適等症狀,如憂鬱、焦慮、注意力缺失、記憶力不佳、心悸、拉肚子、手抖,會讓失眠者在面對睡覺時又產生預期性的焦慮,進而變成滾雪球式的惡性循環。

美國睡眠醫學會已於2008年將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列為同等的選擇位階,呂宗樺說,生理回饋訓練與改善自律神經功能的失調有關。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分別就像汽車的油門與煞車,人體器官的生理運作需要二者的平衡,以在適當的時機運轉及休息。因此,當交感神經長期處於活化,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調下,器官就會持續運作而無法休息,久了就會耗竭而功能減損,出現許多不適症狀,失眠就是其中之一。

呂宗樺表示,生理回饋訓練是將生理訊號轉換成數字或圖像的數位訊號,即時以視覺或聽覺回饋給病人,病人透過呼吸或冥想等放鬆的方式,去調整這些訊號,學習適合自己的有效放鬆技巧。

呂宗樺醫師說,生理回饋訓練需要花時間到醫療院所執行,反應速度因人而異,無法像藥物一樣方便且有效率,但長期執行下來,會是一項效果持續且可適時運用的放鬆技巧,能降低併用藥物的使用量,對於一些藥物副作用反應敏感、藥物禁忌症或有刻板印象的病患,是另外一個好的選擇。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9 01:11 , Processed in 0.1394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