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回復: 0

[保健資訊] 高風險族群「高血脂治療」指引 醫師:壞膽固醇應降至70mg/dL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5-12 02:4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哲遠報導


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更新高風險族群的治療目標,建議將LDL-C指數降至70mg/dL或更低(小於55 mg/dL)。

您的血脂治療達標了嗎?研究發現,冠心症患者有近六成會合併發生中風、近七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卻僅五成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控制在100 mg/dL以內。國內四大相關醫學會,包括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腦中風學會、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聯合公布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更新高風險族群的治療目標,建議將LDL-C指數降至70mg/dL或更低(小於55 mg/dL),醫師亦提醒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因害怕染疫而減少或自行取消回診,籲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自行停藥。

高血脂盛行率上升 20歲以上國人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位高血脂患者
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5.6%,即每四人就有一人血脂指數超標。據衛福部公布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與高血脂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居第二及第四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黃柏勳教授指出,同時合併有「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等三類型疾病者,是高血脂族群中的高風險族群,更應嚴加控管血脂。

研究顯示,LDL-C每增加39mg/dL,將增加25%的缺血性腦中風風險、40%的冠心症風險,除中風外,也會增加心肌梗塞、心絞痛等發生機率;而當LDL-C增加10mg/dL,則會提升10%的周邊動脈疾病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黃柏勳理事長解釋,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並非個別獨立,而是互相牽引、有著環環相扣的緊密關聯性,例如近六成冠心症患者會同時合併中風、近七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有鑑於此,高風險患者應積極降低LDL-C指數,才能避免陷入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負循環中。

高血脂患者 應加強血脂控制!勿隨意停藥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台北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部主任兼介入性心血管科主任黃啟宏醫師強調,曾罹患心、腦、周邊血管疾病的高血脂患者應該嚴加控制血脂;若隨意停藥,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機率就越高!成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李貽恒教授強調,高風險患者應盡早使用中高強度的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續發風險,建議患者應與醫師詳加討論、穩定服藥,降低高血脂及其相關的心血管併發症對健康帶來的危機。

李貽恒教授表示,國內四大醫學會近期聯合公布了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冠心症患者、動脈硬化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周邊動脈疾病患者,建議應控制LDL-C指數至70mg/dL以下;對於更高危險的患者,例如有多次心肌梗塞病史、或心肌梗塞合併糖尿病、或曾做過心導管證實有多支血管阻塞、或冠心症合併周邊動脈都發生阻塞時,則應考慮將壞膽固醇指數降至55mg/dL為目標。相較於較早以前100mg/dL的血脂控制目標,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佐證,LDL-C降至70mg/dL或更低(小於55 mg/dL),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

https://youtu.be/vGURUhSAEv4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31 04:28 , Processed in 0.1075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