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復: 0

[保健資訊] 處暑即出暑 天氣濕熱轉乾涼 養生重健肺防秋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8-24 18:2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處暑即出暑 天氣濕熱轉乾涼 養生重健肺防秋燥

八月二十三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過後即為出暑,主要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執業中醫師康涵菁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處暑意味酷熱難熬氣候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現下降趨勢。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常見口燥咽乾、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等。

康涵菁醫師指出,處暑節氣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此時盛夏餘熱還未消除,這時候就是俗稱的「秋老虎」時節,因此,不少民眾仍會覺得天氣炎熱。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做好個人衛生之餘,還應養肺增強免疫力!

處暑節氣後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包括氣喘、咳嗽、肺功能不佳,尤重潤肺滋陰。康涵菁醫師指出,由於這時氣候漸偏乾燥,耗損人體津液,燥氣最易影響肺臟,建議飲食多吃潤肺食物以顧肺,比如水梨有潤肺清熱、止咳消痰的好處,蓮藕有清肺熱、解渴除煩的好處,蜂蜜有補脾胃、潤腸、潤肺等好處,白木耳則能養陰清熱潤燥,最適合肺氣不足者保養使用。

陰虛燥熱、體質虛弱的人,最易因為呼吸系統內溼度不足,在吸入乾燥空氣之際,刺激氣管誘發乾咳,症狀為痰少膠粘難咳、咽喉乾癢少津,鼻乾唇燥。

康涵菁醫師指出,這時節易有乾咳及皮膚乾癢,平時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及油炸燒烤食物,同時多到戶外運動,調暢情緒,避免生氣傷陰;容易乾咳、皮膚癢、便秘的人,建議多補充溫水或蜂蜜水改善乾燥。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3 23:37 , Processed in 0.0946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