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回復: 0

[認識疾病] 大腸直腸癌因連串基因改變形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2-2 08:4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腸直腸癌因連串基因改變形成

大腸直腸癌很常見也很複雜,根據三總血液腫瘤科的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在治療時,會需要包含外科、腸胃科、腫瘤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護理人員及社工等專業的醫療團隊來做治療,這些團隊的人員可以幫助病患更了解所有的治療程序與方式,並與病患共同協調討論出適合每個不同病患的各別治療方式。

大腸直腸癌腫瘤形成的模式,從正常黏膜經腺瘤階段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有些研究顯示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瘜肉平均所需時間約為十年,從腺性瘜肉成為大腸直腸癌則約需五年時間。

在診斷腺瘤同時發現其他部位腺瘤的比率約50%,而在大腸已切除所有瘜肉後的檢查中,不同部位的再發生率高達30,而近年來已經證實經由內視鏡移除良性大腸直腸腺瘤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甚至死亡率。

有研究顯示,年齡、嗜肉、運動量不足、腸息肉病患、潰瘍性結腸炎和Crohn\'s疾病及具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幾項因子,可能會增加大腸直腸癌之罹患率,減少暴露於危險因子可能可降罹患率;另有其它危險因子如大腸息肉、大腸性發炎性疾病等都是難以預防的。

而複雜的飲食因素和身體的體能活動,與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較高的蔬菜水果攝取量及較高的體能活動量已被證實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因此藉由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應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早期的實驗已經證實用大便潛血反應可檢測到很高比率的早期癌症;陽性反應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有過氧化酵素活性、良性胃腸道出血:如痔瘡或憩室或胃腸道瘜肉或腫瘤出血。陰性反應可能是沒有胃腸道出血,或出血未超過一定上限或腫瘤病變的出血為間歇性。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3 10:07 , Processed in 0.1132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