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回復: 0

[稗官野史] 諸葛亮曬收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7-13 19:4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官員中其實已有主動曬收入的,洪邁《容齋隨筆》說,白居易“從壯至老,凡俸祿多寡之數,悉載於詩,雖波及他人亦然”。白居易又是怎麽曬的呢?當什麽官,就把薪酬揉進詩句裏。比如為校書郎,“茅屋四五間,一馬二仆夫。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為左拾遺,“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貶江州司馬,“散員足庇身,薄俸可資家”;罷杭州刺史,“三年請俸祿,頗有余衣食”;為太子少傅,“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閑人”;如此等等,或直接,或間接,流露出達觀、知足的心態。但我們也不難發現,白居易曬的都是國家給的那份兒,屬於顯性的。並且,不僅收入,白居易從不到30歲時開始,自己每年添了一歲如何,也都寫進詩中,一直到70多歲,年譜一樣,樂此不疲。他的這種曬,跟今天的“微博控”差不多吧,自己芝麻點兒的事情都忍不住想和別人“分享”。
  因為國家從來沒有官員財產公開的要求,所以即便有官員主動曬收入,也是各種各樣的前提因素使然,白居易是喜歡這種玩兒法,又比如諸葛亮,要表忠心。《三國誌·蜀書》載,在著名的《出師表》之外,諸葛亮還有過一次“自表後主”,其中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這種曬,未知其前因,然顯見是在佐證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不過這個曬,充其量還只是半曬,曬了不動產,動產則隻字未提。當然今人半曬尚且不得,更不能苛求古人,愚意旨在認為,這種曬與財產公開還不可等而論之。諸葛亮死後,人們發現他的動產“如其所言”,表明他說的是實話。
  而歷史上間接被“曬收入”的官員就更多了,正反方面的事例皆數不勝數。正面的如西漢張湯。《漢書·張湯傳》載,張湯被朱買臣他們逼得自殺,“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贏”。家人想給他來個風光大葬,一來財產不多,二來湯母有氣:「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乃“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漢武帝聽說了,感嘆“非此母不生此子”。五百金,就是張湯的全部財產。又如霍光,“所食凡二萬戶”,這是工資收入,此外“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統統加起來,才是他遺留財產的全部。反面的如唐朝的元載、宋朝的朱勔、明朝的嚴嵩、清朝的和珅等等,被查抄的財產有多少,都有比較明晰的賬目。顯而易見,貪官等反面人物的財產“被曬”,今天倒是基本做到了。
  白居易的曬收入,跟今天打算推進的官員財產公開還根本不是一回事,只是無意中為後世保留了一份史料而已,雖然也有“立身廉清,家無餘積,可以概見”的效果,雖然洪邁甚至認為:「後之君子試一味其言,雖日飲貪泉,亦知斟酌矣。」因為即使他不曬,今人根據史料也能確定那些職位的俸祿究竟幾何,就像今天哪個級別的人物工資單上該拿多少錢大抵清楚,公務員統一工資了嘛,窺一斑可見全豹。而財產公開是看你究竟有多少,倘若與俸祿不相匹配,就要說清來源,否則就要關聯腐敗什麽的了。西漢時“掌論議”的太中大夫陸賈,不過“秩比千石”,但他“常安車駟馬,從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寶劍直百金”,過著大家眼熱兼眼紅的生活。然而他的財產就能說清來源:出使南越,一番話把趙佗說得肅然起敬,“留與飲數月”,臨走的時候,“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他送亦千金”;劉邦身後,陳平欲鏟除諸呂,找陸賈出主意,采納了,“陳平乃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遺陸生為飲食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9 01:31 , Processed in 0.1072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