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回復: 0

[保健資訊] 手腕痛就是媽媽手?恐隔間症候群作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6-6 01:5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手腕疼痛一定是「媽媽手」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醫師丁睿宇表示,臨床就有不少民眾,在服藥治療後仍然持續疼痛,轉往復健科門診才發現,原來是與媽媽手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Intersection Syndrome)」在作怪。

許多疾病都會造成手腕疼痛,一般人較熟知、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醫師提醒,隔間症候群也會引發相似部位的疼痛,若沒有多加注意,有時不易區分。

常發生在需重複屈曲、伸直手腕者
丁睿宇醫師表示,隔間症候群又被稱為槳手腕、交叉症候群、吱吱手腕等,主要影響手腕背側伸腕肌腱第一與第二隔間,主因是第一隔間的拇指外展長肌及伸拇指短肌,在往手部延伸時會跨過第二隔間的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在反覆的摩擦下導致肌腱滑膜炎。隔間症候群的患者會在手腕橈側莖突疼痛,與媽媽手的位置相近;不過,媽媽手則是上述第一隔間的兩條肌腱產生狹窄性的肌腱滑膜炎造成。

隔間症候群常發生在需要重複屈曲、伸直手腕的人身上。另外,從事划船、滑雪、球拍運動、騎馬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男、女性並不會有發生率上的差異,而媽媽手較常發生於女性。發生隔間症候群的患者,在手腕近端靠近橈骨莖突會有疼痛與腫脹感,按壓也會引起疼痛。且在手腕、大拇指伸直時也會感到疼痛且有摩擦聲。

手臂旋前、旋後時會產生爆裂音
丁睿宇醫師指出,隔間症候群有個特殊症狀就是會有爆裂音的產生,尤其是在手臂旋前、旋後時發出,此點也可以與媽媽手來做區隔,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治療則以保守型治療為主,包含休息與活動型態改變,藥物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普拿疼等,民眾只要有手腕疼痛的症狀,接受治療仍然疼痛的話,可考慮到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來查明確切的病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12:54 , Processed in 0.1482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