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回復: 0

[保健資訊] 抽血結合腹超 篩檢肝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3-12 08: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抽血結合腹超 篩檢肝癌

台灣推廣肝病防治多年,肝癌從癌症十大死因的首位,變成現今的第二名,但每年還是有七千多人因為肝癌而過世,其中有許多人都是各行各業的菁英、堅守工作崗位的專業人士,同時也是守護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一人得肝癌,全家頓失依靠,更不用說社會上的弱勢族群,經濟與生活的多重壓力,讓他們沒有辦法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

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台灣肝病權威許金川教授三十多年前做過研究,肝腫瘤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一一二天,最快也要二十九天;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一公分變成一•三公分。也就是說,肝腫瘤平均長大一倍的時間大約四個月。

當初做這項研究,是為了評估肝病患者多久該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結論是肝硬化的人每三到六個月,沒有肝硬化六到十二個月追蹤一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三公分,都還可以做根除治療。

一九八六年台灣新生兒尚未全面推動施打B肝疫苗前,多數台灣人不是B肝帶原者,就是帶有B肝抗體,代表肝臟都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可能肝臟會受到損傷。目前台灣B肝、C肝帶原者至少兩百萬人,肝臟長年受B、C肝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進一步發生肝癌,唯有定期追蹤,超音波及抽血雙管齊下,才能完整守護肝臟健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說,面對肝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肝癌有一群很明確的高風險族群,即是肝臟慢性發炎者,像B肝、C肝患者。B型肝炎過去是台灣肝癌主要病因,肝硬化患者得肝癌機率超過正常人一百倍;沒有發病的B肝「健康帶原」者,罹癌機率也較正常人高四倍。為了不讓憾事一再發生,在政府提供的有條件篩檢服務之外,肝基會本於照顧國人健康使命,超前部署,希望結合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啟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藉由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肝腫瘤。簡單、不痛、沒有輻射、確診率高,是篩檢肝癌最重要的利器。

許金川教授再次強調,肝臟是否健康?不是靠感覺,而是靠抽血檢查加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有一種相當不錯的血液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但直徑三公分以下的腫瘤有三分之一數值不會升高,所以還是要搭配肝臟超音波,至少一年做一次。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9 09:09 , Processed in 0.1013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